第25部分(第2/4 頁)
,皇上下旨他入京了,賈家又巴巴的派人來道喜。賈家變臉之快,林如海真不知是笑還是氣好了。
打發走賈家人,過了年,林如海難得閒暇下來。這一日正拉著黛玉說些揚州發生的趣事,有小廝來報:“老爺,仙台縣縣令攜其子呂念卿求見。”
☆、玉黛飛揚紅樓夢中夢(四十三)
“快快有請。”林如海聽聞呂念卿的名字;眼睛頓時亮了幾分。
“父親知道呂念卿?”黛玉記得這位仙台縣縣官;當初孔姨娘給林寒秋說親的時候;就是說的他家公子呂念卿;聽說學習什麼的非常好。現在看林如海的神色,貌似也知道這位呂念卿。
“偶然認識;念卿才思敏捷;前途不可限量啊。”林如海捻著鬍子笑眯眯地。不一會兒聽到屋外雜亂的腳步聲,黛玉知人來了,悄悄地退至裡間躲避。
二人見面先是請安拜見,而後林如海與他們寒暄幾句。兩盞茶後;林如海和縣令呂忠義聊得深入起來,從百姓疾苦聊到揚州政務,從稅收情況聊到邢典冤獄。黛玉在裡間聽得混混欲睡連打哈欠,古代當官的男人真不容易啊。眼皮下沉,黛玉思維陷入黑暗之中,快睡著時突然被清亮的男聲激醒。
“學生近日被問題困擾特前來求恩師解惑。”
“請講,”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
林如海聞言笑著點頭不語,見呂忠義和呂念卿恭敬地等著聽答案,才道:“點你一句,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
呂念卿聞言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對林如海施以大禮。“多謝恩師教誨!”
“忠義,念卿明年要去京都趕考了吧?”
“回大人,正是。”呂忠義恭謹的回答道。
“嗯,前途無量啊,忠義之子他日定會光耀門楣。”林如海笑著稱讚呂念卿,目光徘徊於他身上,想了許久,又道:“正好入秋時候我進京赴任,不如讓他隨我一遭兒去罷,如此有個照應。”
呂忠義聞言,激動地起身向林如海行禮。“大人,小兒求之不得啊,能與大人一同上路得大人提點,是他幾輩子修來的福分。還不快謝謝大人!”
“念卿多謝恩師!”
“大人,下官有個不情之請,求大人答應。下官想求大人收留小兒幾日,小兒讀書常有疑惑難解之處,下官不才知之甚少,望大人偶爾與他解惑一二。”
“客氣了,你這兒子的聰慧恐怕在我之上。你不提,我也想說呢,念卿你就在這住下吧,當和家裡頭一樣。”
父子二人千恩萬謝,林如海招來管家安排呂念卿的住處,又打發輛馬車跟隨呂忠義回仙台縣,拿些呂念卿的隨
身物品。呂忠義臨走時拉著兒子教導許久,讓他莫忘恩師情意,高中光耀門楣云云。
自此林府裡多了位客人呂念卿,他跟著林如海住在前院對黛玉來說倒沒什麼不方便。只囑咐王嬤嬤等人記得每月有什麼東西物什往呂念卿房裡多分發一份,莫要怠慢了客人。林寒秋及其母依舊安分的呆在綠蓮院,開始忙碌嫁衣繡品一應等物。
臨要大婚的前三天,綠蓮院的教養嬤嬤突然上門找林黛玉。黛玉觀察兩嬤嬤的神態舉止,謙卑有度,明顯是出自大家教誨,一定是北靜王府的嬤嬤。
“二位嬤嬤有何事?”
“姑娘,春香嬤嬤鬧著要和寒秋姑娘一起‘嫁’進周府。”其中一位嬤嬤彙報道。
“理她做什麼,沒聽說老子娘陪著女兒嫁的道理。大婚那天看住了,別出什麼亂子。父親那不好交代,你們的主子那更不好交代。”黛玉直視兩名嬤嬤,嬤嬤們會意的點頭,眼底閃過一絲狠戾,福了福身子退下。
林寒秋大婚的早晨,綠蓮院解封了,丫鬟婆子來往人流不斷。黛玉帶著虛歲有三的林墨雲來送別林寒秋;林墨雲已經長得白白胖胖,會安穩的走路,清楚地叫‘爹爹’,‘大姐姐’,‘我餓了’等等簡單的稱謂和句子,其它的話說的倒像是囫圇吞棗似的,只是話裡總有幾個字兒吐不清楚,讓人猜不出意思。
林寒秋正抱著她娘哭,剛被眾人哄好了,看見黛玉又是猛哭一陣兒。終於哭累了,丫鬟們開始為其上妝梳頭,她則開始對著扯她衣角的林墨雲發呆。黛玉命嬤嬤把愛搗亂的林墨雲抱走,林寒秋小聲嘟囔一句,屋子裡人多卻很安靜,眾人把那句話聽得清清楚楚。
“他比我受待見。”
話說的酸溜溜的,誰聽了都曉得林寒秋是在嫉妒這位小少爺,丫鬟們不屑地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