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充滿惡意的提問(第1/1 頁)
“為人處世,自該是堅守自我的信仰。” 正衍心知不能不答,只得硬著頭皮道,“佛語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此人是誠心悔過,我自是應以慈悲為懷,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如此,也算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乃是功德一件了。” “但若他罪不可赦,自然也應當受到應有的懲罰。” 他這個回答,已經是在努力避開穆昭昭這個問題,所設下的陷阱了。 然而,穆昭昭怎麼可能讓他真的避開? “皇上伯伯,這就是為何不能以宗教治國,為何正衍大師不配當這個國師,也不能當這個國師。”此時,她小臉就是淡淡地一笑,看向皇上,說道。 “哦?此話怎講?”皇上笑眯眯的,問道。 “皇上伯伯想啊。” 穆昭昭於是也就接著說道,“若是真按正衍大師所說,一個人哪怕殺害了另外一個無辜之人,只要他肯誠心改過,便可以寬恕,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被殺死的那個無辜之人,以及他的那些親人,該有多麼的痛苦可憐? “難道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不就是官府按照先人指定好的律令來處罰惡人,以此告慰死者的魂靈,以及撫慰死者的親屬們一顆傷痕累累的心? “倘若一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便可寬恕一個自稱悔改惡人,那麼官府查案是為了什麼? “仵作驗屍,又是為了什麼? “難道不是為了查明真相,再將真相公之於眾,而後官府按照律令嚴懲惡人,好叫天下人知道,在皇上伯伯的治下,這世間是有公道可言的!” 穆昭昭話音剛落。 “郡主此言極是!”一旁,左相洛明德,就禁不住激動地讚歎道。 他是一向主張以法治理國家的。 從來,也不信什麼神佛。 “洛相爺爺想必很是有感觸。” 穆昭昭朝他笑了笑,接著道,“若真按照皇后涼涼說得那般,僅憑一個和尚,就能令大晉國國運昌隆,那這滿朝文武,每一個人各司其職,盡忠職守,豈不是成了一種笑話? “那那些在條件艱苦的邊疆,守衛國土的將士們,又算是什麼? “是不是農戶們也不必種田,工匠們也不必做活,每個人都只管去信佛就可以了? “真正的國運,是靠大晉國每一個努力生活勞動的人,掙來的。 “皇上伯伯,昭昭以為,百姓們信不信神佛,或許是其次的。 “但一個國家,卻不能信佛,而應當信祖先、信皇上、信百官、信將士、信自己的百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國泰民安,福運昌隆!” 她說到這裡,話語剛剛一落。 太子忽地猛地站起來。 “昭昭妹妹說得太對了!”只見他神情也是有些激動的,雙手禁不住鼓起掌來。 “……太子,你!” 一旁,皇后一見此,頓時咬牙切齒地低低一聲。 她的兒子,竟然公然為穆昭昭叫好,這豈不是打她的臉?! 然而,皇后此番是什麼臉色,太子卻是無暇顧及了。 他之所以這麼激動,也是因為被穆昭昭的一番話,給激勵到了! 身為儲君,太子的壓力可想而知。 雖然渴望成為一個像父皇那樣的明君,卻有些不得要領,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讓父皇滿意。 然而現在,聽昭昭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頓時醍醐灌頂了的感覺! 以後,他知道該如何做了! 而太子這一番帶頭讚歎鼓掌,引得在場的眾臣也是心生感慨,紛紛激動地跟著鼓起掌來。 每一個人,都是一定想要成為有用之人的。 尤其是這些官員。 他們大多都是透過科舉入仕,最初抱定的理想,也大多都是忠君報國。 所以,最初聽到皇后將國運昌隆的功勞,全都歸於正衍和尚時,他們心中,是不痛快的。 也是因此。 此番,穆昭昭說的這些話,令他們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如果說,以前安樂郡主,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幸運的、受皇上寵愛的小女娃。 皇上對她的寵愛,甚至高於對嶽寧公主。 此前,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以為,這只是因為穆倦乃是權臣,皇上為了拉攏穆倦,所以故意施展的權宜之計。 那麼今日,他們便是懂了,皇上為何如此寵愛她! 郡主小小年紀,見識之廣博,見解之獨到,卻已是令許多成年人,都要自行慚愧的! 也難怪。 她三歲半時入尚書房讀書,就敢同皇后打賭。 僅僅用時半年,便考了尚書房第一,令皇后在這場眾人矚目的賭局中,慘敗收場。 其天資之聰穎,是不可以常人來衡量的。 ……試問這樣的小娃娃,誰會不喜歡呢? 這會兒,許多官員再看著穆昭昭,目光中,也都帶上了發自內心的喜愛。 而皇后那一臉的陰沉,在此時,就顯得很是格格不入了。 她藏在袖子裡的手,死死捏緊。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