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第2/4 頁)
菩薩可謂是知之甚深!
廣濟佛瞭解明瀾菩薩,是因為長久以來的接觸,而張默瞭解明瀾菩薩,則是因為在藏經閣之中觀看對方所撰寫經文的緣故,那經文既然被明瀾菩薩放到藏經閣之中,想要憑此引發觀看之人的佛緣,自然是將他的核心理念都放了出來,自身的心性如何,其實都在其中有所體現:佛經可是他自己編寫的。
廣濟佛呵呵一笑對明瀾菩薩說道;“就算是心緣還在你的門下,可是你也能經常帶他前來找我,不論有任何疑問,我都能盡心解決,心緣對佛法理解深刻,乃是我廣濟寺的幸事,我又怎麼會袖手旁觀呢?!”
明瀾菩薩行禮說道;“祖師有這句話,弟子就放心了,從今而後弟子必將盡心竭力培養心緣,必不辜負他這一身佛緣。”
其實,不怪廣濟佛與明瀾菩薩如此看重張默,能夠展現佛緣的佛徒,在西漠本就屬於資質上乘的弟子,就算是佛門外道、本道對這種弟子也是非常看重、大力栽培的,更何況是廣濟寺這種小道寺廟,那更是要當成寶貝一樣的對待。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還好說,畢竟只是一個擁有佛緣的弟子,由明瀾菩薩教導也足夠了,畢竟明瀾菩薩不論是修為、見識、涵養在廣濟寺都是數一數二的,甚至廣濟佛都承認明瀾菩薩在理念見識上已經自成一家,以“師弟”相稱呼,教導一個剛剛入門的弟子,就已經是非常看重的表現了。
可是剛剛張默與廣濟佛的一番對答,雖然說出來的問題並沒有多深刻,但是對明瀾菩薩的衝擊卻是非常之大,畢竟張默說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針對明瀾菩薩寫在經文中的理念而發,很多東西他以前並沒有在意、也沒有多想,可是經過張默這麼一問、廣濟佛從不同的角度這樣一解答,就讓他心中立刻泛起陣陣漣漪,深感自身學識不足,恐怕無法教授張默,所以才提出這樣的建議。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來,佛門將自身理念看的比自己的修為還重要,如果有完善理念的方法與途徑,他們會不遺餘力的去完成,這一點與極武界的修煉有著本質的區別:極武界修士所追求的,就是更高的修為,理念這種東西,那是修煉到一定高度後採取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從修煉之初就開始接觸!
廣濟佛勉勵了雙方几句,隨後順手拿出一枚圓珠對張默說道:“你深具佛緣、進入我廣濟寺,便證明與我廣濟寺有緣,此物為我祭煉的二十四諸天之一,現在將他送給你,日後但有疑問可溝通此物,我隨時可以為你解惑。”
張默上前,恭恭敬敬的將這圓珠接到手中說道:“多謝祖師饋贈,弟子日後但有疑問,必然第一時間向師父請教,唯有師父認可,方會叨擾祖師。”
表明態度,張預設為還是很有必要的,明瀾菩薩和廣濟佛倒是對此不置可否,彷彿他們並不是十分看重這個尊卑順序,張默也就沉默下來不再提起這個話題。
廣濟佛又對明瀾菩薩說道;“我們廣濟寺有深具佛緣之弟子加入,此乃幸事,應告知其他師弟,此事由我來辦,明日此時你帶心緣去大殿之中,讓諸位師弟共同見證。”
“是,祖師,弟子銘記。”明瀾菩薩恭敬行弟子禮,然後說道:“弟子告退。”
明瀾菩薩將張默帶離此處,回到了那一大片靈田所在的草廬之中,端坐在上方對張默說道:“既然已經見過祖師,你便已經是我廣濟寺弟子,廣濟寺核心理念乃是兼濟天下,你剛才已經有所明悟,現在我就好好地在與你細說,你有佛緣在身,相信能夠很快理解的!”
明瀾菩薩可真是雷厲風行,這才剛剛將張默引入自己門下,立刻就開始迫不及待的傳授對方廣濟寺核心理念,甚至都沒有為張默引見自己坐下的其他弟子,好像時間緊迫一刻都不能耽擱一樣。
張默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自己進入廣濟寺本就是因為他們的理念合乎自己口味,但是兼濟天下的理念之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內涵,還需要自己去詳細的瞭解,透過一本佛經顯然是不夠的,能不浪費時間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他們不去看別人,不代表別人不來看他們,明瀾菩薩剛剛講述沒有多久,就聽見外面有人恭敬的說道:“明瀾師祖,弟子見空聽聞師祖新收弟子,喜不自禁前來拜見。”
一個寺廟只有一個祖師,那就是開創寺廟根基、開創一套完整理論的那個人,比如大悲寺的大悲佛、廣濟寺的廣濟佛等,他們的地位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就相當於真佛之於整個西漠佛門一樣。
可是,一個理念的完善、一個勢力的強大,顯然依靠一個祖師是不夠的,真佛就算再強,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