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騎士全身板甲的一切難點。目前可以透過流水線量產哥特式板甲。很快,萊昂麾下的怯薛和騎士就可以裝備上這些甲冑,成功的升格為世界第一流的重騎兵了。
這就是萊昂所說的“不如四萬人口”的那個好訊息。
不過算來算去,萊昂命令那些矮人研究全身板甲、研究騎兵板甲也有一段時間了。在這個時候產生突破似乎也並不是很令人驚訝的事情。這裡面究竟是系統的作用大一些呢,還是人的作用大一些?萊昂也弄不明白。所以索性就不去管它了。
還是說一說人口的事情吧。
格瑞布羅德汗國自始至終,都是個人口稀少的國家。卡提爾人就一口氣送過來了四萬青壯年。比格瑞布羅德本身的兵士數量都多。刨除其中部分年老體弱的人。萊昂也能得到超過兩萬合格的兵員。
北地王國之間,封建時代戰爭與萊昂上一世東方中古時代的戰爭不同。因為封地——農奴制度的存在,領地——人口的數量恆定不變,使得交戰雙方對於“人口”這種資源並不是太認可。也不會像是東方大一統帝國爆發的內戰那樣,會將戰敗後的敵人士兵重新編組以擴充自身力量。
他們通常會將抓捕的騎士與貴族囚禁起來,以換取足夠的贖金。而對於普通的平民出身計程車兵。他們通常會驅趕,乃至棄之不顧——只因為他們不會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利益。
這些被驅逐,潰逃了的平民,如果是距離本身的領地較近的話還好一點,有一定機會自己逃回去。但是如果是比較遠的話,那就糟糕了。當地的平民秉承著中世紀農奴一貫的做派,是極難接納外來者的。他們如果不想被餓死或者被野獸殺掉的話,就不得不聚在一起,打家劫舍。不少匪幫就是由這些潰兵組成的。
但是萊昂的思維卻與一般的封建貴族大相徑庭。作為一個擁有足夠可耕種土地,卻沒有足夠人口的新興國家的統治者,他比一般封建貴族更明白“人口”的意義與概念。這三、四萬人只要稍微編練一下,給予足夠耕地與奴隸,那就可以讓格瑞布羅德的戰鬥力增強一半!
可以說,這三、四萬俘虜,是這場戰爭之中,萊昂所獲得的最好的一份戰利品。
而與之相對的,差一點,卻同樣能讓萊昂動容的,是超過一萬五千套略有損壞,但稍作修補就可以使用的甲冑。它們來自那些精銳的常備士兵以及卡提爾大大小小的貴族騎士。其中有幾套極為精美,簡直像是藝術品一樣的全身板甲堪稱無價之寶。即便是萊昂看到了也忍不住叫了一聲“好”。
屬於普通常備兵的那些鍊甲,胸甲板甲就不說了。但實際上,那些屬於騎士們的精良板甲、重型鍊甲卻有些不好下手——一般來講,這些甲冑都屬於騎士、貴族的私人財產。在俘虜了這些傢伙之後,沒收歸沒收。但是不能用。等到對方的家人付出了足夠的贖金之後,就要將這些甲冑,連同武器還有戰馬和扈從(如果還活著)都還給騎士。
但是死人的東西就不在此列了。
原因之前講過,不少卡提爾貴族騎士還沒來得及披掛甲冑,就一個自殺式衝鋒掛掉了。不少貴族家庭都絕了嗣。結果,這些乾乾淨淨,沒有破損的甲冑就成了無主之物。這對萊昂來說,不大不小也是個好訊息——
當然了,就算是這些騎士活著,他也肯定不會將這些戰略資源還給人家的。而且,雖然這一場惡戰最終以格瑞布羅德勝利而告終。卡提爾的諸多貴族輸光了家底,多半不可能再湊第二支“兩百五十千”的大軍北上,到格瑞布羅德這裡送錢送裝備了。但是雙方卻仍舊處於戰爭狀態。
失去了這第一支“二百五十千”大軍的卡提爾王國,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虛弱。雖然萊昂說著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來自西方的邪惡聯邦決一死戰之類的話,但是如果不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地欺負一下卡提爾,那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實在是不應該。
再說,對於卡提爾王國這個人口、土地與資源都不差的北地大國,說萊昂沒有想法那是騙鬼。只不過在這之前卡提爾與格瑞布羅德實力相差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萊昂也沒有好的藉口介入其中。
但是這一回就不同了。貴族聯軍覆滅之後,卡提爾雖然還有大批兵士,但都集中在西南兩線邊境,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要萊昂動作快一步,那麼就有可能在卡提爾邊防精銳回防之前攻佔威士蘭堡。然後抱著茜茜公主登基,無論是國王王后組合,還是女王親王組合都好,卡提爾正統名義到手,這個國家就是他的了。
“可惜,這麼做的話,與卡提爾諸貴族的亂戰,還不知道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