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有的為救國於危難,走縱橫家之路而夾縫求生。自數百年前起,各國雜家開始主攻權術,所以哪怕各國就算有儒道大儒鎮壓,也難以撼動這個龐大群體,畢竟他們背後是呂氏世家。”
接著,王先生又分析了景國各家,實則是講述景國官員派系。
方運漸漸聽明白,文院一系大都是主修儒家,而軍方以兵家為主,文官一系則非常複雜,修權術的雜家往往得勢,掌握最要害的吏部,而吏部恰恰是負責考評官員和任命官員的衙門,所以雜家的力量才無比昌盛。
左相柳山極為精明,自往各家勢力滲透,但不會突破底線,同時拉攏了農家、法家、縱橫家等許多力量,用強大的權術把持國政。
文相雖然是大儒,主管景國教化,但因為是真正的君子,無論做什麼都堂堂正正,終究不可能放著儒家大道不走而去鑽研權術跟左相鬥,在朝堂上自然處處下風,所以景國的朝堂依然是左相一手遮天。
王先生還特意點了方運一句,儒家、法家等以文膽立誓可以信,但有些人的誓言不可信,兵家有“兵不厭詐”,縱橫家有“朝秦暮楚”,雜家有“相容幷包”,名家有“白馬非馬”,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規避誓言或承諾,不過仍然有一定的危險和隱患。
王先生又講了其實儒家也有一句話可規避誓言,孔子曾說“要盟也,神不聽。”是說一個人在被脅迫的情況下立誓,可以違背誓言,但前提是自己做得是公正、大義之事,若是立身不正,則無法規避誓言。
方運明白王先生在教導自己,心中十分感激,若不是有這樣的人教,自己很可能要撞得頭破血流才會明白。
一路上非常順利,午間,七輛甲牛車到達米縣縣城,早就得到訊息的縣令率領衙門官員和望族之家迎接。
院生殺妖是磨礪心志,按照規矩不能入大城享樂,所以米縣縣令在城外的驛站擺下飯菜邀請所有人。
在飯桌上,何縣令詳細介紹了事情的經過。
米縣水路縱橫,一直會有妖民從長江而來,但妖民不過相當於童生,只不過力氣大一些,智力低下,三五個手持武器的大漢就能輕鬆殺死。
可因為曲水縣和米縣相鄰,少數曲水河的妖兵妖民逃到這裡。府軍先派人清剿了一番,最後發現沒有妖將,便上報府裡,於是州文院把秀才班的殺妖地點改在這裡,而出現妖帥的曲水縣一直戒嚴。
第72章 遇妖
何縣令講完事情經過,眾人開始吃飯。
無人喝酒,飯飽後,三位先生從何縣令手裡各取得三張“官印紅文”,若在米縣範圍內遇到危險可撕破官印紅文,到時候何縣令會得到警示,前來救援。
若是有人連撕兩張,那麼縣裡會直接上報知府,若連撕三張,則會立刻上報州牧。
縣裡派出三個熟知當地環境的壯年童生,給三個班當嚮導。
辭別縣令等人,七輛車前往近日曾出現妖物的地方。
盧家鎮是米縣三條河流的交匯處,這裡的河道最寬處可達十丈,最深處可達兩丈,時有水妖襲擊人類的事情發生,而且盧家鎮背靠山林,這裡的妖怪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怎麼也殺不盡。
到了盧家鎮,三班的馬車沒有立刻停下,而是在小鎮裡穿行,三班的於先生坐在車上,手持文寶“探妖虎頭鎮紙”探測妖物,最後沒有探到妖物,安然返回。
眾人找到鎮長,嚮導拿出縣裡的文書,三位先生拿出州文院的文書,然後在鎮裡找到一個落腳的大院,開始最後的整備,眾人休息一個下午,然後會在夜間出發,因為許多妖物都是晝伏夜出。
眾人休息片刻,鎮長帶著三個童生來這裡拜訪,一個是在鎮裡教學的老童生,另外兩個都是年輕的童生,準備在今年去大源府考秀才,好不容易見到州文院的才子們來到,自然要來拜訪。
鎮長一一幫忙介紹。
“這位是鎮裡蒙學的楊先生,為人厚道老成,我鎮的童生都是他的學生。”
“這位是郭庸志,才二十二歲,大有希望考上秀才。”
“這是我侄子安承材,比郭庸志大五歲,再過三年要是考不中秀才就不考了,安心接手楊先生的蒙學。你們別看他長的木訥,當年曾立志不考中秀才誓不娶妻,可七天前救了一個被劫道的女子,五天前就成了親。我那侄媳婦那是真叫漂亮,臭小子,考場失意,情場得意!”說完拍了一下安承材的肩膀。
安承材一表人才,可略顯內向,害羞地一笑,掩飾不住內心的得意。
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