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部分(第3/4 頁)
尤其是品嚐靈茶,皆封閉視覺和聽覺,最大程度體驗茶水。
方運之前喝過,便沒有封閉視覺與聽覺,一口喝下,自舌頭到胃彷彿有熱湯滾過,全身三萬六千個的毛孔無一不舒坦,隨後,一種奇特的花草香在口中和鼻中翻滾,久久不止。
過了數十息,眾人才陸續睜開眼睛,一時間竟無人說話,怕一開口茶香從嘴裡跑出來。
百息一到,茶壺發出輕微的響動。
所有人又好奇又戒備地看向茶壺,隨後就見一團團火焰從茶嘴噴出,鮮紅明豔,如夏花綻放。
“此茶何名?”章承宣面有喜色。
“花焰。”方運道,“燃燒之後,裡面殘留茶灰,同樣異香撲鼻,再次沖泡,入口有一種綿長的苦味,但其後變得甘甜,如漿掛喉,之後再變苦,如此反覆七變,最後味道消散。”
“諸位,品茶要品完!”章承宣再次泡茶,分外歡喜。
靈茶花焰給眾人帶來不小的驚喜,眾人一邊品茶,一邊談茶,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才正式開始文會。
今日文會主要討論喚兵類戰詩的運用。
吳家主作為主持者,首先詳細說明喚兵戰詩的作用。
方運認真聆聽,心中默默記下,整理歸納。
在翰林或翰林以下,喚兵類戰詩用途最多,但從大學士開始,喚兵類戰詩用途會減少,原因無他,大規模喚兵戰詩的上限是喚出妖侯層次的兵將。
也有戰詩能喚出妖王或大妖王層次的兵將,但數量只能是一個,很難突破這個限制。
哪怕是極為強大的大儒,能喚出十萬兵將,一般也只有一位妖王層次的將軍和數百妖侯層次的將軍,剩下的都是妖帥、妖將或妖兵層次的。
這十萬兵將足以對妖王造成影響,但對大妖王的作用微乎其微,一擊而滅。
在場的都是翰林或大學士,不談大儒戰詩,只談翰林或大學士戰詩,所以喚兵戰詩還是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面對妖王或蠻王,喚兵戰詩的主要作用便是阻撓,以戰詩兵將殺死妖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我們今日主要研究如何以喚兵戰詩阻撓敵方。”最後,吳家主說出了更明確的討論範圍。
圍繞著這個主題,眾人討論起來。
足足討論了兩個時辰,吳家主微笑道:“我發現一些矛盾的觀點,有人認為喚兵類戰詩應以數量取勝,還有人認為在精不在多。好,那麼我們圍繞這兩個觀點,展開討論。孫大學士,您先說。”
數息之後,文會陷入激烈的爭辯之中。
方運一開始並不開口,只是傾聽,到了後面才開始參與辯論。
等這個觀點討論的差不多了,吳家主稍作總結,隨後又開始丟擲新的辯題。
在吳家主的引導下,文會討論越發激烈,在場的人以兵家居多,經常有人吹鬍子瞪眼,拍桌子喊叫,大家都知道這是對事不對人,不以為意,脾氣好的反而笑面以對。
一個辯題接一個辯題繼續,哪怕不能完全說服一方,雙方也都受益匪淺。
“旭日將升,咱們討論最後一個話題,喚兵戰詩以快為主,還是以穩為主?”
大學士章承宣搶先答道:“自當以快為主!戰場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面對強大的妖王,穩不住,只能以最快的手段阻擋,然後用唇槍舌劍、文臺或強大的戰詩詞將其滅殺!”
“老夫以為,正是因為戰場瞬息萬變、意外連連,才要更穩!喚兵戰詩,只有又穩又準,才能完成阻擋,太快無用,又不是賽跑。”
“此言差矣!在下以為……”
眾人陸續加入爭辯,而方運也參與其中,方運站在“求穩”的一方,因為曾經的作戰經驗告訴自己,快的確不如穩。
很快,方運就跟章承宣對上,兩人開始此次文會上的第三次交鋒。
第1409章 場上試兵
“……章大學士或許對‘穩’字理解有誤,《說文解字》有言,穩可做安。何為安?靜也!穩,乃是穩中求勝,並非貽誤戰機。若是太急,反而會影響判斷。這穩與急,更深一步,便是對才氣的利用效率,同樣的才氣,如何做才能起到最大的效用?一股腦扔出所有的戰詩詞,除了消耗才氣,一無是處。綜上所述,方某以為,穩勝於急。”
“此中之‘急’,並非是著急之意,而是快速、迅疾之意。《孫子》有言,‘疾如風,徐如林,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此乃《軍爭》之言。何為軍爭?勝利之道便是軍爭!兩軍對壘,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