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部分(第3/4 頁)
天地眾聖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君子六藝的御中有‘鳴和鸞’,和鑾通和鸞,指代駕車,甚至指代御駕親征。荊州城的百姓都盼望著眾聖保護江山社稷,也盼望著楚王能夠收復失地。”
“尾聯‘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筆鋒一轉,由千里之外的京城回到近前,此時的詩人縱然胸有溝壑,也只能挑燈細讀萬古流芳的《出師表》。最後兩句,諸位也都看得出來,張龍象希望楚王盡棄前嫌,可以像劉備信任諸葛半聖一樣信任他,而他張龍象定然也會效仿諸葛半聖,為楚國建功立業。”
“詩痴先生講解周到,您一出馬,就可防止其他人胡亂解詩。”贛州知府道。
詩痴老人嘆息道:“好久未曾親歷佳詩初成,此詩過於悲憤,私情甚重,對全詩有所不利,以老夫之見,此刻應當僅僅是鳴州。但傳開之後,十年之內,必然可成鎮國!想不到,老夫年輕時的志向,竟由張龍象代替完成,若有機會,定然要向他道謝。此詩中的那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當成為讀書人的名言警句。知府大人,我看不如,明日開始,讓贛州各書院懸掛此文。”
贛州知府微笑道:“不錯,此詩在贛州詩成,我贛州子民與有榮焉,定然要張掛教育年輕學子。”
鹿門軍眾將面色卻很不好看,贛州子民感到臉上有光,可他們鹿門軍將領就慘了,那首“山外青山樓外樓,東江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贛州作柳州”配合這首詩,足以讓贛州的年輕學子對鹿門軍心生厭惡。
一人突然道:“此詩為何遲遲不上文榜?”
詩痴老人微笑道:“若一人連出上佳的詩詞文章,文榜一般會嚴格稽核,甚至會動用聖院中的大儒閣老,經過大儒認可後,才會上文榜,若是連大儒都拿不定主意,將由東聖裁決。”
“聖院中定然有人不甘心吧。”贛州知府微笑道。
贛州讀書人立刻輕笑起來,頓覺揚眉吐氣,孔聖文界一直被聖元大陸壓著,今日連出兩首好詩,著實為孔聖文界的讀書人爭了一口氣。
一些鹿門軍的軍官眉頭也稍稍放鬆。
“我們再等等,看看詩名。”
眾人一邊討論這首詩,一邊等待,但是,當這首詩出現在文榜後,全場靜靜無聲。
文榜之上,這首詩的詩名是《二題鹿門軍》,和第一首的《題鹿門軍》遙相呼應。
“張龍象這是要跟鹿門軍玉石俱焚啊……”一個年輕的進士小聲嘀咕。
“這仇真結大了。”
“呵,堂堂珠江侯連宴會都不能參與,鹿門軍做初一,就不要怪張龍象做十五!”
“算了,他們之間的事,咱們不參與,只論詩詞!”一位老人道。
贛州知府立刻笑呵呵道:“今日,不談恩仇,只論詩詞!”
話音剛落,第三道舌綻春雷的聲音在贛州城上空炸響。
“三題鹿門軍!”
滿場讀書人的神色都變得格外怪異,齊齊望向鹿門軍將領所坐之處。
那些將領有的因羞愧面紅耳赤,有的因憤怒而滿面通紅,除了鹿門侯,無人保持鎮靜。
“有完沒完了!”韋長弦低聲怒道。
隨後,那聲音繼續誦詩。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王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最後一句誦出,彷彿有萬骨圍城,殺氣瀰漫,死意沖天,整座贛州城如冬季的田野,一片死寂,雞狗不鳴,許久之後,城中處處響起孩童的哭喊聲。
“橫空盤硬語!”詩痴老人突然長嘆。
但是,其餘讀書人都閉著嘴,實在不好介面,因為前面說只談詩詞不論恩怨,可若是討論這首詩,絕對避不開恩怨。
過了好一會兒,詩痴老人微笑道:“既然無人開口,那老夫當這個惡人!”
鹿門軍眾將個個色變,完全不知道怎麼說,因為這首詩比第一首更加誅心,韋長弦咬得牙齒咯咯作響。
“這《三題鹿門軍》中,第一句‘澤國江山入戰圖’大氣磅礴,作出此句之人,必然胸懷非凡。單讀此句,眼見江南水道密集之地的國土納入戰圖,十分豪邁,但與第二句相連,詩意卻出現極大的變化,戰事一起,江南百姓連打柴度日都做不到。”
“至於第三句‘憑君莫話封王事’,不知是勸誡還是諷刺,至於應該理解為‘請君不要再說積累戰功封王這種話’,還是理解為‘憑你這種不顧士兵死活的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