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部分(第1/4 頁)
工房總書是一個年過六十的秀才,笑起來非常和藹,但方運知道這人吃人不吐骨頭,可謂臭名昭著。
“方大人,前面就是著名的工坊街。這些工坊有四百多座,其中一半是私人工坊,一半是皇室和縣有工坊,皇室和縣有的工坊數量相近。咱們景國皇室優待子民,這要是換成武國,皇室工坊至少佔五成,縣有工坊至少佔兩成,世家再佔兩成,平民只能去爭最後的一成!”
方運心道不是皇室優待,是景國國力衰退,皇室的控制力大不如以前,不得不讓利於民。寧安縣一半的私人工坊,起碼有五成是各大世家的。
工房總書一路滔滔不絕介紹寧安縣的工坊現狀,事無鉅細,簡直推心置腹。
敖煌不時盯著這工房總書,總覺得此人別有用心,暗中向方運傳音,讓方運小心。
方運卻不以為意,面帶微笑,這工房總書之所以全盤相告,確實別有用心。
第一個目的是展現工坊的盈利能力,引發方運的貪心,只要方運一貪,就可以被輕易拉下水,或者歸附左相,或者身敗名裂。
第二個目的就是警告方運,這些工坊背後都是大人物,哪怕最不起眼的工坊背後也是名門豪門,至於望族根本插不上手。
普通一府之地也不過兩三個名門,足以讓一位縣令低頭。
換成普通縣令上任,寧安縣的本地豪強早就聯手宴請,給新任縣令一個下馬威,但方運不一樣,他們要麼因為與左相一黨的關係不敢聯絡,要麼老老實實交上拜帖求見。
第849章 革新開始
工房總書口中說的大都記錄在文書上,方運都已經讀完,但還有一些並不在文書上,讓方運對工坊更加了解。
各國的工坊根據技術分出層次。
目前屬於頂尖層次的,是嘉國的墨家工坊和申國的魯班工坊,不過魯班實際姓公輸,魯班家族自稱為公輸工坊。
高等工坊則是以張衡世家、馬鈞世家、祖沖之世家、劉徽世家等工家或跟工家有關係的世家的工坊,劉徽世家雖然不是工家,但劉徽以數學聞名,其家族的工坊在很多方面不輸於工家,甚至經常與工家世家中交換技術。
至於中等工坊,就是普通半聖世家和各國皇室和官有的工坊。
其他由豪門名門或者普通人建立的工坊,只能算初等工坊,遠遠不能和更好的工坊相提並論,不過也有自身的優勢,同樣可以賺錢。
寧安縣太過於靠近北方,隨時可能被攻破,這裡屬於世家的工坊大都較為落後,最先進的工坊都在大後方安全的地方。
不過,景國皇室卻在這裡建造了最好的軍械工坊和紡織工坊,為軍隊源源不斷供應所需。
不多時,馬車停在一座工坊門口。
工房總書搶先下車,然後微笑道:“方虛聖,這是本縣最好的紡織工坊,寧織一工坊!”
“嗯。”方運隨後下車。
走出馬車,方運就看到前面有大量的人員列隊等候,粗粗一看人數超過五百。
而在這些人身後,有寬闊的廠房,隱約能聽見水力紡織機發出的輕微轟鳴。
方運露出淡淡的微笑,在沒有看文書之前,他以為這裡的工坊不過是幾個人最多幾十人的小作坊,但在看過文書後才知道,工坊與後世的工廠並無太大區別,而墨家在兩界山的一處工坊甚至超過萬人,極為壯觀。
機關術的力量在慢慢改變世界。
工坊前的所有人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這些人都是讀過書的,而他們的子孫也都在讀書,對方運有著天然的尊敬甚至崇拜。
方運不僅讓他們的子孫更有學問,不僅讓保護他們的讀書人實力更強,還讓景國人揚眉吐氣,在他們心裡,方運已經是半聖之下第一人。
方運看著那熾烈的目光,微笑道:“本縣來此,不為虛榮,只想踏踏實實學習工家技藝,並看看諸位需要什麼幫助的,不要把我當外人,要當自家人。”
除了教書和審案,方運這是第一次真正加入陌生的群體,既沒有像對待官吏那樣擺官威打官腔,也沒有說太多的客氣話,有什麼就說什麼。
這個工坊沒有像後世那樣來一場熱烈的歡迎儀式,在知道方運真的不在乎排場後,大部分人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只有工坊的工頭和管理人員陪在方運身邊。
方運與眾人談笑幾句後直奔主題,進入廠房,看到一座座足有兩層樓那麼高的紡織機屹立在前方,在益水和機關的力量下平穩運轉,發出轟隆隆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