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方運和盧霖謝過衙役,換上淺藍色的童生袍,對著鏡子照著。
童生袍式樣和普通的長袍略有區別,領口和袖口都有柳葉條紋,只有童生才能穿,無文位者不得穿,否則杖八十。
童生袍腰側有掛飾,可以懸掛童生劍。
方運掛好劍後,輕輕抽出,一道寒光映入眼中,劍已經開刃,在戰場上雖不如長矛和大刀,但防身足夠。
接下來童生們相互整理衣衫,以免對眾聖不敬。
吉時一到,眾童生紛紛走出偏房,而本地的官員已經等在外面。
隨後,蔡縣令和王院君兩個人為首,帶著五十名新科童生走進供奉著眾聖的聖廟,每個人都站在一張蒲團後。
蔡縣令再一次朗誦《祭眾聖文》,表達對眾聖的感激,最後道:“濟縣縣令蔡禾攜五十童生祭拜眾聖,請眾聖降才氣,壯我人族!”說完跪下。
其餘人也跟著跪在蒲團上。
方運感覺整座聖廟乃至所在的空間都突然重重一震,隨後一股無形的力量降臨,明明無法觸控,卻直達人的心靈,恢宏雄壯,讓人忍不住頂禮膜拜。
條條橙色才氣垂下,落在每個童生的頭頂。
別人看不到,但方運身為聖前童生,卻看到了一幕幕畫面。
一人身穿獸衣,用最簡陋的石矛與妖蠻死戰,最終建立人族國度,為人族第一先祖。
有人嚐遍百草,以他之死換萬民生。
有人縱身投入決堤處,以血肉之軀阻擋滔天洪水,最終治理水患。
有人在朝歌城外誦讀《易經》,滅妖蠻無數。
有人建立書院,教化萬民,戰妖蠻,為人族爭取千年和平。
有人定法律、主變革,讓人族更加有序。
有人……
一位位先賢的畫面在方運的腦海中閃過,讓方運眉心的“文宮”昇華。
方運剛成童生,文宮原本只是一片虛空,可感知但無形。
現在,方運“看到”一座由粗糙方石建造的大殿出現的眉心深處,那大殿蒼涼古樸,內部有一幅幅壁畫,上面雕刻著先賢們為人族做出的貢獻。
大殿內有一座方運自己的雕像,同樣身穿童生袍。
這雕像乍一看沒有什麼奇特,但仔細一看,雕像的雙眼中有極淡的光華,柔和溫暖,有一種讓人安寧淡泊的力量。
方運隱約猜到了什麼,但又無法確定對不對。
“所謂拜聖,就是拜自己?那麼……”
隨後,在這雕像的頭頂浮現一縷橙色的霧狀才氣,目前有三寸長,這才氣像春蠶吐出的絲,非常纖細。
“童生才氣如絲,而秀才才氣如針,說的就是文宮裡的才氣,也是自身所能調動的才氣。”
方運“環視”文宮四壁,只有壁畫和雕像,但文宮的屋頂比較奇特,那裡彷彿是一片無盡虛空,僅僅有四顆大小不同的星星,有一顆小的可憐。
四顆星星散發著淡淡的光芒照在方運雕像上,滋養著那蠶絲一樣的才氣,不斷茁壯成長。
“那四顆星辰代表的就是《春曉》等四首詩?不知道多久才能達到眾聖的境界,所過之處群星搖動。”
方運正想著,文宮輕輕抖動,隨後雕像的左手出現變化,手中多了一本奇特的書。
方運無法描述那書的大小、顏色或薄厚,那書一直在變化,方運已知的任何詞語都無法形容。
唯一不變的是書上的四個字。
奇書天地。
天旋地轉,眼前一黑,方運的意識從文宮內離開。
方運驚訝地發現,所有人都羨慕地看著他,就連蔡縣令也一樣。
方運這才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有所不同,別人的才氣灌頂恐怕只是開闢出文宮而沒有成形,而他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方運甚至懷疑,就算別的童生的文宮成形,恐怕也不如他的文宮,更不可能有先賢眾聖壁畫。
“拜聖結束,我們離開吧。”蔡縣令道。
走出聖廟後,蔡縣令把方運叫到一邊,問:“你有何打算?”
“學生想先留在濟縣鞏固文宮,十天後啟程去大源府,入府文院讀書。”方運回到。
蔡縣令道:“現在去大源府恐怕不妥。”
“謝縣尊關心,大源府的方伯父剛走,他會解決這件事。”方運道。
蔡縣令略一思考問:“方守業方大人?”
“正是。”
蔡縣令遙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