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2/4 頁)
方運接受了這個事實。
董知府點點頭,道:“那我便直說。你現在要儘量避免在大學士獵殺榜上升,不要再做像文鬥一州這麼驚世駭俗的事,當然,文院、學宮之間的文比文鬥無傷大雅。你以後若是磨礪自己,最好易容改名,軍功是不會變的。”
“謝大人提醒。”
“這次的舉人試的第一,也就是解元之位,你若想爭無傷大雅,若不想爭也沒有問題。我希望你得解元,但不是全甲,只得兩甲即可。我比誰都希望我景國出一個‘全甲’,遠超歷代所有學子,但是,你的命更重要!”董知府的語氣充滿了惋惜。
“我儘量。誰知道這大學士獵殺榜,竟然成了我的性命倒計時榜。”方運道。
董知府道:“你還算鎮定,沒有自亂陣腳,就算各大世家的子弟得知自己被妖蠻眾聖惦記,也會慌亂。”
方運心想自己在古妖傳承裡看到太多的東西,發愁歸發愁,但絕不會被妖聖嚇得慌亂,更何況離開聖墟前還曾和妖聖對話。
董知府道:“既然在舉人試前見面,那我就考一考你,如何?”
方運大喜,道:“多謝董先生指點。”
董知府道:“你的詩詞我無需多說,至於你的經義,馮院君已經考驗過,並且讚口不絕,說你進步堪稱奇蹟,再打磨兩年,進士試的時候必然可得甲,笑傲同輩。他是文院官員,所以輕治國之策論,而我們這些文官要治國,把策論看得更重要一些,平時在這方面更下工夫,我就考一考你的策論。”
“請大人隨我去書房。”方運引著董知府進入書房。
進入書房,兩人落座。
董知府道:“你已考過經義,應知經義就是解釋眾聖之言。而策論,有兩個含義,其一是論政並提出對策,其二呢,就是向朝廷獻策。無論怎樣,策論離不開一個‘政’字。”
方運點點頭,策論實際就是討論政治相關的問題並給出解決方式,而在聖元大陸,“政”還包括軍事工農等幾乎所有事情,重要性僅在聖道之下。
“我看過你的詩詞,看過你的經義,但到舉人試才考策論,我還沒見過你的策論。科舉中的策論細分極多,有戰爭,有兩族之爭,有兩國之鬥,有農事,有司法,有治安,甚至涉及到商貿等等,應有盡有。這你都知曉?”
“學生曾仔細總結過。”方運說著,從一疊紙中準確地抽出自己在進聖墟前所列出的策論類別。
董知府定睛一看,道:“好字!傳言說你文字不佳,幾乎錯過童生雙甲,但知恥而後勇,日夜苦練,在短短數個月內達到書法一境,傳為美談。嗯,你整理得不錯,若不能把策論分門別類,便不能更好分析。”
方運道:“我正是如此理解。”
“策論一科,不只出一題。每次布十題,其中一題眾聖欽點,為必考。考生可從其餘另外九題中選出兩題,共成三題。三題看似少,每題也不過兩三千字,但加上思索,八千字至少要八個時辰才能寫完,有些時候甚至一天都寫不完,耗費時間超過經義。你可知為何要連考三題?”董知府問。
方運之前並未想過這個問題,現在董知府問起,他略一思索,道:“策論乃是治國整軍安民之文,如知府大人您在衙門,總會遇到許多緊急或突發的事情,容不得我們考慮太久,遠遠比經義更需要機變和經驗。而且,若真治理一地,不僅需要應變,更會長久地勞心費力。這連考三題的策論,就是在考我們的治國之能。”
“不錯。近年來,舉人試的必考策論五花八門。但是,自從千年不戰之約結束後,縱觀歷次進士試,策論必考題只在三個類別中選其一,分別是人族各國關係、平妖滅蠻之策和安民三種。”說到最後,董知府的語氣無比沉重。
方運道:“據我所知,近幾年中,大多數進士的自選題目,也必然是這三類之二,因為一是可以提前準備,二則是聽說選這三題的人成進士的機會大。”
董知府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道:“在選擇的時候,策論就已經開始。”
第337章 策論雙問
方運道:“若是這樣,人人選的三篇策論都是十國、妖蠻和安民。但實際上進士不可能都選這三篇,聖院應該有什麼手段避免吧?”
董知府道:“自然。若強行選這三題,答得不好,那便是自不量力,不會取捨,在答題前就已經敗了。而進士又不是隻取主政一方的大員,工部、戶部和刑部等都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寫滅妖蠻策論得乙的人去刑部,遠遠比不上寫法理策論得乙之人。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