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4/4 頁)
第一題有著高度的統一。
天命在人,那不僅可以讓自己居住的地方安居樂業,也應該使侵害自己的敵人得到懲罰!
方運無聲一笑,提筆要寫,但隨後愣住了。
“造化弄人啊。”方運輕嘆。
荀子的四大聖道中,其一就是“天人相分”。這天人相分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天和人隔離,而是說,天雖然生成了人,但不能完全決定人族的社會,但“君子理天地”,是說人族到了一定時候可以主宰天地。
方運說“天命在人”,是符合荀子思想中的“天生萬物,人為最貴”的理念。
而利用生態平衡滅蠻,就是人族在掌控天地,就是在“君子理天地”,與荀子的思想極為相似。
但是,荀子的“天人相分”和孟子的“天命論”又有所不同。
孟子的理念是,人要順應天道敬畏天道,最好要在思想和道德上與天道相合,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定勝天和天人合一有共同點,但也有分歧,那就是人是否能“超越”天。
孟子認為人最高的境界也不過是和天一樣,但荀子卻又認為人能控制天,只不過沒有說出“人定勝天”四個字而已。
想到這裡,方運無奈地搖頭,聖道實在太複雜了,光荀子一個人就能讓人精神分裂,贊同荀子的分工論,但很難贊同貴賤論,可又贊同天人相分和人定勝天。
這篇策論若是寫下去,必然會和性本善或性本惡一樣引發相關世家爭論。
方運以前支援孟子的思想,但現在又不得不支援荀子的思想。
方運思索片刻,決定還是用更穩妥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自己現在與荀家交惡,若是自己肯定荀子的思想,荀家的有志之士願意化解,但其他荀家人不可能忘記他文壓荀家的事情,所以沒有必要去做無意義的迎合。
而孟家人幫了自己,那麼自己不需要吹捧孟子,但要儘量做到不能倒打一耙。
方運閉上眼,繼續思考,完善整篇策論,計策和寫策論有不小的差距。
一直到夜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