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第1/4 頁)
有了一個想法。今日到春獵大約有四十天的時間,我們只能練熟一首進士戰詩。若是攻擊戰詩,作用極小,還不如老老實實操控唇槍舌劍,但若是防護戰詩,無論是用來保護自己還是方兄或其他進士前輩,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這個想法不錯,但還要請教學宮的老先生和那些前輩。”
“我已經問過負責教我們的翰林先生,他說此法可行,而且之前也有人用過,就等方兄開口了。”
方運微笑道:“既然那位翰林先生說可行,我不反對。”
第635章 進皇宮
方運說完,馬車裡又陷入了沉默。
方運現在的地位太高,高到連孔聖世家的嫡長孫見到方運都得主動問候,其餘同輩之人更不用說。
這些進士都想與方運結交,但他們沒有一個是江州人,之前只是舉人,與方運沒有交集。方運身上的光芒太亮,他們不好胡亂開口。
高庸年紀較大,發覺現場的尷尬,微笑道:“方兄,我看你與其他人都是初見,不如我一一為你介紹,相互熟悉一下,莫要等到春獵之時才相識。”
方運多次聖前,早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別說進士前十,就連三百進士的名額也已經記在腦海,而且其餘九人都是各地優秀舉人,都曾在學宮裡讀過書,方運一看名字就能想起有關他們的事,對這些人都有了解。
不過,方運沒有阻止高庸,而是微笑道:“諸位都是學宮的傑出舉人、景國的棟樑之材,我都有耳聞,不過卻不甚熟悉,請高兄幫忙一一介紹。”
高庸聽到方運稱呼高兄,心中更加高興,“兄”在讀書人中與年齡無關,只要文位相同,都可以相互稱呼,是一種敬稱,但在親屬之間還要嚴格遵守輩分。
高庸把手指向身側,微笑道:“這位是會試第三範成豪,出身京城名門,娶了名門宋家家主的嫡孫女。範兄詩詞文章都在我之上,當年曾以一首鳴州震京華。”
“範兄。”方運微笑拱手道。
範成豪急忙回禮,然後無奈笑道:“高兄誤我,方鎮國面前提詩詞,無異於班門弄斧,不說也罷。”
“此言差矣,若非要與方兄比,我早就一頭撞死,不活了!這位是……”高庸繼續介紹其他人。
方運一一相識,無奈發現這些人中有半聖世家之人,有豪門名門之子,卻唯獨沒有寒門出身。
方運在心中暗歎,科舉制度和後世的考試製度已經算是相對公平,但高門大戶所得的教育資源是普通人的幾十上百倍,這是難以改變的。若是沒有科舉,無論是察舉制還是九品中正制,寒門子弟更加難以出頭。
十國一開始出現過保舉制,就是由世家豪門保舉在某方面優秀之才,給予額外錄取名額,這種制度本身沒錯,但各家終究有私心,只保舉親近之人,最後眾聖發現苗頭不對,一旦保舉制發展下去,將把寒門子弟的晉升渠道堵塞大半,果斷制止。
後來有人言幸好人族有妖族危機,眾聖也不敢斷了寒門子弟的晉升之途。若是沒有外憂,這保舉制早就大行其道,最終會讓極少數優秀的寒門子弟與大量計程車族子弟成就進士。
現在沒有保舉制,可以保證至少一半的進士出自寒門。
科舉不是完美的制度,但卻是最公平的。
介紹完畢,眾人就熟絡起來,先是聊了聊此次會試的考題,然後把談話重點放在今日的朝會之上。
“按照慣例,朝會先表彰我等進士,之後由吏部公佈殿試進士名單,並宣讀代掌哪一縣,讓我等做好功課,上任前不至於眼前一抹黑。聖院的聖議恐怕已經結束,陳聖必然頒發了聖諭,之後會討論對蠻策略,除了方鎮國,我等只能再門外聽著。”高庸道。
會試第七的石崇智低聲道:“陳聖未下聖諭,家主傳下話,大概是說陳聖全力療傷,軍國之事由朝廷決定,他只阻攔妖聖狼戮。”
石崇智乃是陳聖世家的女婿。
方運看向另外兩個跟世家有關係的進士,都在輕輕點頭。
高庸反應極快,道:“陳聖素來高風亮節,很少干預軍政,現在不出面也實屬正常,到了最後,必然出馬力挽狂瀾。”
“就算陳聖可攔截狼戮,但那億萬草蠻怎麼辦?”
“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其他九國了。”
“可惜當年十國皇室對立,曾有約定,敗與蠻族者當歸入鄰國。不然東聖一聲令下,其餘九國必然會全力相助。”
石崇智輕聲道:“所以今天朝堂之上會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