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3/4 頁)
。往者曹盛於劉;主公於荊州重以盟約之好;亦欲其為我遮蔽、受敵一方之意耳。然曹氏於我;接壤僅淮北一帶;今劉玄德奄有荊益涼三州根基;西接西域外國;南臨南越交趾;東漸江夏九江各地;收西涼之眾;鮮卑附屬;據天下之要;文輻武輳;海忠漢之臣無不歸心。主公如欲長為漢臣;則宜斷絕曹氏;專事荊州;如不屑俯首聽其命;則宜結曹氏以制荊州;萬不能令荊州關雲長羽翼豐滿;長駕遠馭;併吞九臺;馳騁中原!”
ps:孫劉聯盟即將正式破滅!
又看了一次關羽大意失荊州;最終感覺他是所託非人;無論是麋芳還是傅士仁都不是什麼能擔當大任的人物。
雖然是因為關羽自己的自傲;中了呂蒙、陸遜的計策;把荊州兵馬多半調去了北方前線;可呂蒙白衣渡江;溯江而上直取江陵;沿途的劉備軍的巡哨竟然都沒有引起警覺;反而所有的崗哨包括站崗的軍士都被“盡收縛之”。由此可見;留守之將對江東如此巨大的軍事行動是一無所知的。
這般情景;又豈能用一個‘庸’字來形容!有最新章節更新及時
四百零八章陸遜之謀,荊州之議
呂蒙病了,而且很重。WwW。
就在孫權折返京口半月之時,柴桑大營赫然傳來了江東左都督呂子明病危這一噩耗!
頓時間,江左譁然,莫不是要天窮江東?否則,如何會三年中連易主帥?
正在躊躇滿志的孫權也宛若當頭捱了一棒,自己正要兵吞荊州,卻是在這時病倒了呂蒙,難道真有天意?且還意屬劉玄德?
雖然滿心的沮喪,可柴桑之位不可不慎重,呂蒙已經病重,無法處理軍事,那就需要儘快選出一人前去替回以穩定軍心。
連忙召集文武商議如何應對,眾江東文武個說紛紜,所薦舉者,非是黃蓋即是韓當。自從六年前程普病逝,江東之將便以此二人為尊,其中黃蓋最隆,但與韓當相比,年紀也大上許多,這算是一大缺陷。
孫權猶豫之中也不能斷絕,心中暗歎,江東虎臣善戰者雖多,可自呂蒙以下卻無一有能服眾者,抬頭看向殿上聽宣的蔣欽、淩統諸將,皆是一流乾才,但又如何服的了柴桑大營中的徐盛、潘璋等人?掃眼當中,孫權兩眼驀然一凝,卻是諸文武中有那麼一人在臉露微笑!
陸遜,剛剛調回京口不兩年的陸遜。
出身江東世家——陸氏,卻幼年不幸,十歲即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後因陸康與袁術不和,被當時還是袁術部將的孫策費時兩年攻破,並在一個多月後病死於廬江。陸氏一族,百餘人口遭離飢厄,死者將半。陸遜與其親屬返回江東,因陸康少子陸績尚幼,是以年僅十二歲的陸遜在那時便承擔起支撐門戶的重任。
身處家仇屬地,陸氏一門至此便蟄伏無聲。數年後,陸遜已然是一溫文爾雅的青年才俊。當是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陸遜、張敦、卜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孫策死後,孫權繼領其眾,為將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年二十有一,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陸遜在任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大大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當地百姓民心。
東漢末年,許多百姓因逃避賦役而投靠豪強大族,淪落為依附民;豪強大族又為了反抗當局者的徵發和保衛並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此類豪強武裝依山阻險,抗稅拒賦,在江東甚是猖獗,是以被孫氏集團稱作“山賊”、“山寇”。此類武裝經常擾亂地方,有的豪強甚至還與曹操有所聯絡,遙相呼應,對抗孫吳政權,在孫氏集團早起成了孫吳政權的一大隱患。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一帶也有很多逃戶。針對這一情況,陸遜採用查戶整頓之法,將其中精壯者招募為部曲,其他則用於屯田。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太守無力平定。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斬殺,時陸遜手中已有2000餘人。
及至建安二十一年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陸遜因功被拜定威將軍,屯兵利浦。
陸遜初顯鋒芒,透過這些戰事,出眾的軍事才能被孫權看在眼中,很受孫權器重。加之為了籠絡江東世家大族,緩和與陸氏一門的矛盾,孫權便將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調回京口,任右部督,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陸遜只比孫權小一歲,當時難道沒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