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 頁)
養足精神,時間已經走到了午時。再看這時的董允,滿眼的血絲,從上邦徵集到望垣再次全城徵集車馬,這副重擔全壓在了董允的肩頭。
一天一夜沒閤眼,終是再次大批次擴充了隨軍運載士卒的車馬數量。
劉憲雙手環抱著董允的肩頭,沒什麼好說的,此伐天水之戰,董允雖不曾一戰,卻絕對是功不可沒。想想當初蕭何論功第一,尚在韓信、張良之上,那真不是沒道理的。
行軍打仗,攻城掠地,參軍或有或無皆可,卻絕對要有個好長史好主簿,尤其是對於劉憲這種長年不理政事,軍政兩年嚴重失衡的人。那是絕對的省時省力,不費心。
“上將軍,得我軍細作密報,翼城城內現今只有五千兵馬,且其中**成都是新兵,戰鬥力遠遜我軍。
楊阜與昨日傍晚出城,並從朱固山、射虎谷分別調集了三千曹軍,晚間已經到了落門渡,應該會連夜渡河。”見到劉憲,董允立馬將接到的密報稟上。
翼城派快馬趕去通報,少說也要兩個時辰。如此便是楊阜立刻引軍返回,渡渭水,在行軍 “這麼說,楊卓部最快也要到戌時才能折返回來劉憲算了算時間立刻笑了。還充足的很,中間未時、申時、百時少說也錯開了三個時辰。足夠自己佈置一切。
“傳我軍令,全軍立即向翼城進 。
劉憲留下了董允在城中歇息。再次分兵一部駐守城池,望垣城城民寡,一千餘人用來守城足以。大軍則在正午時分出城西去,直逼三十里開外的翼城。
與當初劉憲特意構造的平板車不同,繳獲來的這些車馬。便是特意用來運送糧草的。那車板面積和堅固性也是要相差很多。就更別說那些富家用來乘人的車馬了,雖然畜力的拉力足夠,可因車輛的空間間題。第二批一萬多兵馬出上郵的時候。不少車輛之上都是人堆人,人壓人。
也算劉憲運氣不錯,趕往望桓的一路上竟然只折損了不到五十輛馬車。不過可以想象得到,在大軍趕到翼城的路上,便是又有了一批車馬加入,那耗損量也會有大幅度增高的。
畢竟這年代民間馬車的堅久性委實差勁。
事實如劉憲預料的一樣,主力部隊雖然是在預定時間內趕到了翼城。可全部兵馬都集結在一起時。時間卻走向後推遲了近一個時辰。
這一路上或是車體零散,或是車輪斷軸,種子因等等不同的原因,耗損在路上的車馬接近了二百大關,直接把兩千來名士卒拉在瞭望垣至翼城一線上的不同路段。
三十多里遠的路程,就算是徒步行軍一個半時辰也足夠了,有了馬車代步,劉憲麾下主力僅用了半個時辰多一點就趕到了翼城。並在翼城西北方向,貼近渭水處紮營,等待未時時分全軍集結完畢時,大營已然豎立在渭水河畔。
“走,隨我探一探翼城。”見大營紮下,轅門豎起,劉憲遂向傅彤、張疑、楊千萬、寰茂四人提議道。並留下了張翼守營。
隨著在憎家山和上邦的兩次分兵。早兩日前劉憲手下將領十的情形終是一去不復返了。望垣董允,上邦馬忠、王靈、惰冢山關平、刑茂、向寵、樸胡、杜廈再加兩個不入流的李俊、李毅。
細作雖然已經給出了密報,並言明城內曹軍只有五千人,且大多是新兵。可劉憲並不敢完全相信,這可是關乎勝敗大計的關鍵,他必須親眼見到後才能放得下心。
五千守軍,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這五千人不是細作所說的那樣。其中**成計程車兵都是新軍,而是清一色的中原老兵,那劉憲所做的打算怕就要被改的面目全非了。雖然不至於失敗,但所要付出的代價卻是要遠遠出預算的。近兩萬大軍對陣回救的一萬出頭的曹軍 勝算固然是在握,可與楊卓大戰一場後。那己方的死傷怕也不會小到那裡去了。在如此傷亡之後,再去死磕翼城,便是能強攻破城也必然被撞個頭破血流,除此之外劉先想不出還會有別的什麼下場。
城池攻守之間,雙方兵員素質相當的情況下,進攻一方只要沒有在器械和遠端打擊上徹底壓制住防守方,那麼進攻一方所要付出的傷亡數目至少是防守一方死傷兵力的2虧倍,甚至還會更高。
所以,劉憲要在開戰之前親自前來看一看,看一看守城的曹軍是不是真的如細作所言的那般。
點了百十名親衛跟隨,劉憲五人打馬飛出轅門,奔翼城而來。
望遠鏡拈在手中,劉憲橫馬跑到距離城牆一車五十步左右,一引幼住戰起年中的望汙鏡細細的觀察起城頭曹的臉色、動作還有神情。憑這些細節,劉憲完全可以推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