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
就像……就像是自己的那個心高氣傲的小內弟——馬謖,馬幼常!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多有名的橋段啊,可現在裡面的某人竟然變成了自己的小內弟,真是不能不讓人感慨世事啊!
“劉將軍,今日公淵之提議,以為如何?”
“一試倒也無妨!”劉憲劍眉一揚,“如今曹操北方之敵,也就是西涼的馬韓二人了,與之結下盟約卻也可起到一定的牽制,互通氣息總是勝過孤身自立的。不過主公兵力還是太過弱小,淮南之事結後,也該再招來幾萬兵馬了。”
“此話甚是,荊南五溪蠻實力不弱,而零陵、桂陽、武陵三郡兵馬卻還都不足萬人,委實弱小了些。長沙雖有萬餘兵馬,但其可通豫章,只有萬餘人馬駐守我心中也難以放心。”諸葛一生謹慎,自家後院不穩的情況下,絕不會再輕起刀兵的。
“不但荊南要需補充二萬到三萬兵馬,那江夏同樣也要充入萬人步卒,至少要放兩萬步騎,一萬水軍在那裡,才能有自保之力。而江陵、襄陽同樣要重兵相駐,主公想要有西進之力還需招募十萬之兵才行。”輕出一口氣,劉憲有些訕訕,那是十萬兵啊!
諸葛亮也有些無奈,誰讓孫劉兩家不是真正的一條心呢?雖然現在處的不錯,可都有自己的一番小九九,不防不行啊。
“對了,劉將軍,你可知道季常(馬良)、幼常(馬謖)如今都已被主公招為侍從了,現在已經隨到了公安。”諸葛亮不知道劉憲心中就廖立一事已經轉過如此多的念頭,馬謖赫然在列,只是照著自己所想說了下去,反正是順口說談,自己也就儘儘人事。“聽季常言,幼常對將軍極是仰慕,常欲從將軍麾下,奈何將軍總是不受。今日無奈之下才從召主公,而就文職。”
“不錯,是有這事。”劉憲當即點了點頭,對這一點他用不著否認,馬氏一族上下可謂是人人皆知。只是季常為何要告訴諸葛亮呢?
“亮觀幼常才器過人,且好論軍計,雖還有稚嫩,可已有不凡之姿。不知將軍為何不受呢?”
“該不是讓諸葛亮做說客來的吧?”見諸葛亮就這馬謖不放,劉憲心中不由得暗叫道。“呵呵,軍師莫是不知。”劉憲輕輕一笑:“幼常雖少有才名,且熟讀兵書,但性情太過倨傲,自視甚高。常常欲語出驚人,實則是言過其實,不經磨練難堪大用。”
“他於主公帳下從文職,我自然無話可說,可要是想入軍……哼”,一聲冷哼,劉憲雙眼一眯,語意堅決的說道:“先給我去做百人將再說。”
“百人將?”諸葛亮真的吃驚了,驚訝的望著一臉肅色的劉憲,“劉將軍此話也太過了,幼常之才統一軍也綽綽有餘啊。”
“一軍?”劉憲笑了,轉過身來目光堅毅的看向了諸葛亮,“軍師還記得趙括否?與幼常是何等的相似,都是精通兵書策略,滿腹的才華。然長平一戰,其因何痛失四十萬了趙卒?”
“滿腹兵書又怎樣?不經歷百戰磨練,那便是精通再多的兵書也是一空談之輩。”望著諸葛亮,劉憲悵然一笑,“古往今來如軍師這般的人物能有幾人?但便如軍師之才,則你一軍爭鋒於沙場之上,那也不是雲長、翼德之敵手。”
“軍師有統帥之才,有統帥之機,幼常卻無這些。他除非是做一輩子的軍中參軍,否則想要功成名就就必須老老實實的在軍中歷練幾年。
沒讀過什麼兵書的人,只要仗打得多了,也能統得一軍;可沒打過仗,只有一肚子兵書的人,這樣的人永遠也不能放在軍中陣前為將。”
諸葛亮任軍師之前,也沒在軍中歷練過,但劉憲話中隱意並沒有絲毫詆譭他的意思,甚至著意還說的很明白。
諸葛亮有做統帥的才華,也有做統帥的時機,他出山是正逢其時。而馬謖卻不是這樣,論才華他自然比不得諸葛亮,而時機也不是時候。
如今劉備聲勢大漲,投效來的文武之士多如鯽魚,馬謖的才華沒於眾人之間並不見得光彩怡人。
就像劉憲說的那樣,馬謖此時入軍除非是為參軍,否則想直接躍居一統軍之職是萬萬不可能的。
而馬謖又心氣高傲,軍中低階的職位他根本就看不在眼,所以劉憲之前在察覺了他心思後便直接是拒絕了事。
“幼常之才或許日後能獨擋一面,但絕不是現在。人無生而知之者,為將為帥者亦是如此,不經日積月累難有盛果。便如軍師這般高才,不也是潛心治學二十載,始才一出隆中便天下揚名。”
“將軍誇獎了。”諸葛亮兩眼之中光波離幻,顯然腦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