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有些虛弱的說:“李百福找我辭職後,我把工資給他開了,拿到工資的第二天,他就離開了窯廠。
這件事情,窯廠裡的工人都知道,你要是不信的話,可以去那裡打聽一下,另外,李百福領取工資的收到條就在你們公安局,你也可以去看看。
如果你懷疑那張收到條是假的,可以找人去驗一驗,李百福是領取的工資之後離開的窯廠,我並沒有拖欠他一分錢的工資,他的死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等老譚說完後,凌旭拿出一個檔案袋,開啟袋口,從裡面倒出許多東西,在那堆物品裡扒了扒,凌旭找出一張紙條,然後舉著紙條問老譚:“你說的是這張收到條嗎?”
老譚上前湊了湊,仔細辨認了一番,然後點頭道:“沒錯,就是這張,那上面有李百福的簽名和手印,也有日期,有了它,可以證明我沒有撒謊,我的的確確把李百福的工資給結清了。”
“老譚,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你每次說話的時候,都會刻意提及你結清工資的這一細節,彷彿這件事情很重要一樣。”說到這兒時,凌旭頓了頓,然後繼續道:
“可是我的老師卻告訴過我,說人在極度緊張和驚慌的時候,會出現說話重複、語速斷續、眼神飄忽、情緒不穩等現象,我看上述幾條全都符合你此時的症狀,你是不是現在十分緊張啊?”
“沒……沒有……我真沒有,李百福的工資我真給他結清了,這收到條上面都寫著了。”解釋了兩句,感覺有些不對,老譚乾脆坐在椅子上,一句話都不說的看著凌旭。
見老譚不肯言語了,凌旭微微一笑,他拿著那張收到條,起身走到老譚面前,把收到條湊到老譚面前,然後按照紙條上的內容念道:“今天收到1—8月份工資款32000元(三萬二千圓整),收到人李百福。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二號。”
唸完後,凌旭有些好奇的問老譚:“上次我記得去窯廠的時候,你曾經說過,李百福和唐大柱他們一個月的工資能夠開到五千元,一年下來也就是六萬元左右。
可是,這張收到條上面的工資金額不對勁啊?按照一個月五千元計算,李百福八個月的工資應該40000元,可這收到條上面為什麼寫的是32000元呢?”
聽到這兒,老譚臉上露出一絲不自然,眼珠子轉了轉,他解釋說:“”這個……這上面的日期不是八月十二號嗎?我八月份只給他開了十二天的工資,後面十八天的工資沒有算進去,所以才會這樣。”
“哦?是這樣啊。”凌旭應了一聲後,又隨即搖頭道:“”這也不對啊,一個月五千元的工資,算成一天的話,大約是167元左右,十二天也就是2004元。
前面七個月的工資是35000元,加上八月份這十二天的2004元,應該是37004元,怎麼會是32000元呢?除非,李百福一個月的工資是4000元。
但這也不對,假設李百福每月的工資是4000元,那他每天的工資應該是133元左右,十二天也就是1596元,七個月的工資是28000元,加上八月份的1596元,一共是29596元。
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事情應該是怎樣的呢?為此,我做了一個假設,老譚,你聽聽這個假設合理嗎?李百福每個月的工資就是4000元。
但是他在領取工資的時候,八月份的工資不是按照十二天支取的,而是按照足月領取的,這樣一來,他就能夠領到32000元的工資了。
可你老譚是做生意的,怎麼可能會讓李百福平白無故的多領十八天的工資呢?我仔細想了想,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李百福在領取這些工資的時候,還沒有辭職的打算。
也只有這樣,你才會多讓李百福提前支取了剩餘十八天的工資,讓他後面用幹活的方式還賬,換句話說,李百福在你那裡預支了八月份未來十八天的工資,而你也支給他了。
李百福先是提前告訴你要辭職,然後又在你那裡預支未來十八天的工資,而且他十二號把錢支到手,十三號就閃人了,你卻沒攔著他,老譚啊,你說這事是不是挺奇怪的?”
當凌旭分析到這兒時,老譚臉上閃過一絲難看,低頭坐在審訊椅上不言語,過了片刻,他抬頭問道:“你這都是自己的推斷,事情其實很簡單,多出的那些錢,是我給他的獎金。我看李百福在我這裡幹了好幾年活,平時也挺老實勤快,所以他臨走之際,我多發給他一點錢當路費,這不違法吧?”
聽到老譚的辯解,凌旭追問他:“既然多出那些錢是你給李百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