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頁)
翻到照片的背面,每張照片上都用鋼筆寫下了日期,第一張照片是1989、10、06。第二張照片是1989、10、10。第三張照片是1989、10、27。
“邱老弟,當年你為什麼要把這三張照片寄給我啊?”看著三張照片沉思了一陣,石金廣把照片放回書裡夾著,將抽屜裡的物品擺好,又把抽屜給鎖上了,做完這些,他倚在椅子上緩緩出神,彷彿在回憶著某些陳年往事……
凌旭拿著卷宗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仔仔細細翻看了一遍卷宗裡的資料,然後把現場的照片拿出來觀看,這些照片都是凌旭拍攝的,每一張他都記憶猶新。
把所有的資料全部看完,凌旭不禁有些失望,單憑卷宗上的那些資訊,根本找不到線索,把資料和照片放進卷宗裡,凌旭想了想,然後起身朝外面走去……
第四十章調查線索
兩天的時間過去了,凌旭的調查陷入了死角,沒有任何進展,這兩天,他去過命案現場,也去過李百福工作的窯廠,檢視過李百福居住的地方,詢問過李百福的那些工友,可是查到的結果,跟刑警隊瞭解到的差不多。
凌旭找到窯廠的負責人,這名負責人叫譚有才,今年61歲,別人都管他叫老譚,老譚承包這個窯廠已經三十多年了,當時這個窯廠曾是鎮上的支柱企業,後來因為土地復耕政策和環境保護政策,窯廠如今面臨著被關閉的局面。
得知凌旭的來意,老譚領著凌旭去了磚窯廠後面,指著一間破舊的磚瓦房,說這就是李百福的宿舍,之前這是一間集體宿舍,裡面原本有六名工人住。
可是自從李百福出事後,公安局的人就找到了這裡,從宿舍裡面取走了幾件物品,然後讓老譚把宿舍裡的工人轉移到其他宿舍,囑咐老譚,在案件偵破之前,這間宿舍暫時被關閉,宿舍裡的物品,必須保持原樣。
從宿舍裡面逛了一圈,凌旭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按照老譚的指點,凌旭走到了李百福的床前,打量了一眼,床上已經沒有被褥了,只剩下一張空蕩蕩的床板。
在靠著床頭的牆壁上,有一張桌子,那裡原本有幾件李百福留下的生活用品,是一些牙刷杯、快餐盒、水杯、之類的物品,後來都被縣刑警隊給提取走了,
老譚告訴凌旭,李百福沒有家人,不喜歡喝酒,不會吸菸,沒有熟悉的朋友,不玩網路通訊工具,連手機都不怎麼用,前段時間學時髦,買了一個手機,結果卻買回個智慧手機,因為擺弄不了智慧機,最後又給退回去了。
在李百福的宿舍裡轉悠了一圈,凌旭沒有發現自己想要的線索,他讓老譚把李百福的那幾個室友給叫過來,想看看從那些室友口中能否得到有價值的線索。
或許上次刑警隊的人也讓老譚這麼做過,因此聽到凌旭的話,老譚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去窯廠燒磚的窯洞裡找人。
不大一會兒,老譚領著五個看上去老實巴交的男子,從窯洞裡走了過來,那些人此時正上著工,渾身髒兮兮的,雖然現在是冬天,可是那些工人的衣服卻被汗水溼透了。
簡單詢問了幾句,凌旭得知這五個人分別叫林木山、唐大柱、唐二柱、韓平順、劉家安,其中唐大柱和唐二柱是親兄弟,白族人,來自彩南省。林木山、韓平順、劉家安三人是老鄉,來自雲貴省,他們三個是彝族人。
唐大柱他們五個人,年齡都五十多歲了,因為老家的工資低,所以他們全都出來打工,由於沒文化,加之年齡比較大了,因此他們只能找一些不需要文憑,不計較年齡大小的工作,找來找去,最後只能在一些小規模的窯廠裡面燒磚。
五人的面色有些黝黑,頭髮略有灰白,臉上帶著樸實憨厚的表情,手上佈滿了老繭,或許是看到凌旭身上的警服有些緊張,他們在跟凌旭交談的時候,臉色有些不自然。
跟五人交流了幾句,凌旭臉上不禁露出一絲鬱悶,原來,凌旭講的是普通話,唐大柱他們可以勉強聽得懂,但是唐大柱幾人講的話,凌旭卻一句都聽不懂。因為他們講的話都是方言,語速也奇快,凌旭認真聽了幾句,到最後根本不知道對方說的啥。
無奈之下,凌旭只得讓老譚充當臨時翻譯,幸好,老譚平時裡跟他們接觸的比較多,能夠簡單聽懂對方的話,而且老譚也會幾句他們的方言,所以可以進行交流。
凌旭:“你們跟李百福在一起工作多長時間了?”
唐大柱幾人:“&□¥@#¥£。”
老譚:“他們說跟李百福在一起幹活有兩年了。”
凌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