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第2/4 頁)
府狄道而去。隴西城便為漢軍所奪。
這追亡逐北的事由奚娟去做就行了。“水中一隻蛟”駱甲大破雍軍於渭水,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便要攜帶黑美人回去向大將軍韓淮楚覆命,順便讓大將軍主持婚事,早日洞房銷魂。
而黃河幫的弟兄與葛賽飛的美眉女兵同在征途,會不會日久生情瞪對了眼,結成幾門好事?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追讀下文。
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
在廢丘城外,半個月來漢雍兩軍主力陷入了相持。無論是漢軍主帥韓淮楚,還是那窮途末路的老章魚,都沒有挑起戰事。任那隴西戰場打得如火如荼,這一邊卻平靜異常,貌似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
看似平靜,內中卻絕不平靜。翟王董翳降漢,三秦如今只剩下兩秦。而在雍軍與塞軍的陣營中,士氣極度低落,士卒大量逃亡。接連損兵折將的章邯,在廢丘好畤咸陽這個三角防區內,而今只剩下十四萬軍馬。那塞王司馬欣在櫟陽集結的三萬塞軍,如今已經萎縮到兩萬。
而漢軍原本通共只有十五萬軍馬,分兵六萬攻略上郡,分兵兩萬西循隴西,一萬留守陳倉要道,還有一萬駐紮在子午道口,韓淮楚手中的軍馬算起來只有五萬。
但現在漢軍人數絕不只是五萬,而是有八萬雄師。
原來這原因出在漢軍接連幾場勝仗擒獲的多達六萬的俘虜身上。
漢軍對俘虜的原則還是老樣,願意留下的歡迎,願意回家的悉聽尊便。但那些俘虜大多願意投身漢營,為那仁德美譽傳遍關中的漢王劉邦效命。甚至那些毛都沒長齊的童子軍也吵著要留下,趕都趕不走,趕走了又被家中爹孃親手送來,說漢王是賢明君主,漢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把咱家這娃送到這裡,絕對放心!
這送子投軍的一幕每日都在不停地發生,穿流不息的秦川父老簞食壺漿爭著來勞軍,那場面真是踴躍無比。
韓淮楚看著這種場景,心想小生這老闆在關中的聲望真不是蓋的。也不知若沒有這層因素,單憑自己的實力,能不能取得前般那些一系列的勝利,甚至今後霸有天下,創立漢室江山。
此時非比初奪陳倉,韓淮楚也不擔心戰俘譁變,而漢軍的軍力確實需要擴充。於是也就順應民意,開始吸納新鮮血液。
他將那戰俘按年紀分為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兩類,年滿十六歲的編成一個秦籍營,未滿十六歲的編成一個預備營。
這秦籍士兵對漢軍的章程還陌生得很,受過的訓練還是章邯的那一套老辦法,暫時跟不上漢軍的節奏。韓淮楚便委派大將傅寬統領秦籍營,訓導秦籍貫士兵,練兵教戰。想假以時日,這數萬秦籍士兵又會成為漢軍與西楚霸王項羽一爭天下的生力軍。
小樹苗總會長成參天大樹,童子軍終會成為孔武有力的鐵血戰士。楚漢爭霸不是一兩年能夠爭出個結果,需要大量的丁壯前仆後繼。那些大孩子組成的預備營,便是日後奏響戰爭音符的主角。
擺明了預備營一時上不了戰場,建功殺敵的好事絕對輪不上,一眾大將都不願去領那預備營做個孩子王。結果那預備營統領人選問題頗令人棘手。
小鬼頭利豨跟著他征戰沙場總不是個辦法。刀不長眼,要是哪天他在戰場上有個三長兩短,可就對不起把他交到自己手中的利蒼。韓淮楚想了個主意,給他個大大的官做,任命他為預備營都尉,專管那些大孩子的訓練。利豨對自己練兵的那一套辦法瞭如指掌,雖然年小,武功根基卻好,想來做個孩子王沒有問題。
利豨一下子從一個傳令官飆升到都尉,卻是極不情願,硬吵著要跟在韓叔叔身邊,去戰場衝鋒陷陣。
韓淮楚便笑道:“衝鋒陷陣的機會有的是。只要你把這些童子軍帶好了,日後我漢軍兵出關東逐鹿天下,就任你為先鋒。”
好一張誘人的大餅。那利豨一心指望做上先鋒這個令人眼熱的位置,就歡天喜地去預備營做那孩子王了。
來投軍的關中少年源源不斷,結果利豨這預備營越搞越大。到彭城大戰時,劉邦六十萬大軍被項羽殺得血流成河,敗退千里,幾乎穩不住陣腳。幸得利豨的這支預備營軍馬殺到,由韓淮楚率領與楚軍周旋,楚漢兩軍這才進入長期相持階段。那京索之戰乃是日後之事,暫且不表。
漢雍兩軍的實力此長彼消,相持下去只會對章邯更加不利。那老章魚為何不來交戰,一直蟄伏大營不動?他又是打的什麼算盤?
原來他是指望同在大靠山項羽旗下的殷王司馬卬,西魏王魏豹發兵來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