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2/4 頁)
餘乃縱橫家弟子佈陣的行家裡手,若是他站在韓淮楚這個陣樞的位置,或許能看出點名堂。只可惜從陳餘的視野看來,只能看到漢軍陣勢前緣是一圈圓弧。
但他還是看出了一點門道。
漢軍佔據了那菱形的戰場,雖然是千軍萬馬,收縮到陣勢最前端的也就是那麼三十幾個人。而趙軍要想破陣,只有沿著那喇叭形的斜坡由下往上衝,踏著那三十幾個人的屍骨才能闖進陣中。但這個位置地勢狹窄,極不利騎兵衝刺。
怎麼說呢?就是騎兵對步兵的衝擊,需要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氣勢才能奏效。若是騎兵只能排成三列縱隊,沿著一條狹縫往前衝。那最先倒下的騎手必然會把道路塞滿堵住後面的衝鋒。騎兵若不能發揮衝刺之力陷入與步兵的混戰,同樣的傷亡之下絕對不划算。
騎兵不行,那麼只有派盾手掩護步兵步步為營,硬闖到漢軍陣前來個接觸戰。這是一種以命換命的戰法,來不得一點花哨。
陳餘看著那對他來說極為陌生的偃月大陣,還是有那個預感,隱隱覺得那韓師弟一定佈下什麼圈套等著自己去鑽。
“是在此處與漢軍決戰還是退回到那對自己極為有利的土門關?”那陳餘還在猶豫。
他在猶豫,那些趙國將軍可不猶豫。
“大將軍,末將願為前驅攻破敵陣,為趙將軍報仇!”“大將軍,韓信那廝就在前方,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還不下令攻打,更待何時?”趙軍眾將叫嚷著紛紛請戰。
漢軍不是有木筏嗎?怎說無路可退?
之所謂兵敗如山倒。那木筏一次只能渡五千人。若是五千人退到綿蔓水以西,戰鬥力已經減弱。那剩下的人只有遭受趙軍的屠宰。趙軍收拾完東岸的漢軍再趁勝追擊,西岸的漢軍也別想逃得掉。
“成敗在此一舉。攻下這怪陣擒殺韓信,河北全境我將再無敵手。橫豎這小子無路可逃,就用趙軍將士的鮮血來鋪就我大趙稱霸天下之路!”那陳餘經不住一戰成功的誘惑,斷然下令:“進攻!”
“咚咚咚”,鼓聲響起,趙軍這次派上的是清一色的步兵,而且是趙軍的三萬精銳。
這所謂的趙軍精銳戰鬥力到底怎麼樣?
前面說過,趙軍號稱二十萬,去掉那灌水的其實只有十二萬,再去掉那些新招來的老頭小孩,能戰的也就是七八萬人。就是這七八萬所謂的趙軍精銳,比起被漢軍一口吞吃的夏說的五萬代郡軍馬還是差了一個檔次,只因陳餘偏私,將好東東都撥給了自己的嫡系。若是韓淮楚不資兵援助那屢戰屢敗的劉邦,憑原先的實力在地勢開闊的平野硬幹一戰,說不定也能將趙軍擊潰。所以趙軍能夠依恃的,只有井陘之險。
但風雲變幻世事難料,韓淮楚五萬五千軍馬調遣到黃河以南,這一次陳餘的實力佔了絕對的上風,而決戰也不在平原打響,而在這看似對漢軍不利其實有利的綿蔓水東岸。若是韓淮楚的兵馬不去資助那劉邦,陳餘一定會堵住山道不讓漢軍長驅而入。更令韓淮楚撓頭的是,那趙軍還有一個易守難攻的土門關。也就是說南線漢軍的大敗,成就了韓淮楚這場奉為戰爭經典的井陘之戰。
閒話扯回。且說趙軍此次進攻,陳餘派出的是麾下猛將許瘛。
那許瘛果然猛,連甲冑也不披,左手拿著一面厚重鐵盾,右手操著一口雪亮朴刀就赤膊上陣。他身後就是一撥趙軍盾手,各持一面一米半寬的巨型櫓盾,半蹲著身子把那櫓盾斜護在頭頂,一步步匍匐前進。盾手身後,就是手提強弓勁弩的趙軍弩手!
※※※
在這奇怪的戰場,漢軍同樣是玩不得任何花哨。
這河灘上既無礌石又無滾木。就算有,漢軍的地勢也只略高一點,沒有滾木礌石滾下的坡度。而那大陣兩側,是高不可攀的山崖,也不可能採用什麼迂迴包抄的戰術。
背靠著綿蔓水,勝則生,敗則死,已經無路可退。只有死戰,用生命來拖住趙軍的瘋狂進攻,才能求得一線勝機。
這一線勝機還要靠那趙軍統帥陳餘喪失理智,把那駐守在土門關的軍馬傾巢調撥過來。從目前的跡象看,陳餘並沒有喪失理智,來的人數只有六萬人左右。(號稱十萬)
如何讓那陳餘喪失理智?只有用生命用鮮血,用趙軍的屍骨縱橫來刺激他那神經,讓他想勝不得勝,想走又不甘心,最後惱羞成怒,怒火攻心,直到理智喪失把那土門關的軍馬調出。
隨著那趙軍盾手弩手的步步推進,處在偃月大陣陣樞對戰場形勢一目瞭然的韓淮楚意識到最考驗人的時刻已經來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