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第4/4 頁)
恆如何出生?垓下戰後韓淮楚心愛的追兒去了何方?請繼續追讀本文。
第五章 一場鬧劇
齊國軍馬解散——劉邦立了這個榜樣,其他諸侯國是否也要仿效?
劉邦恨不得能收盡天下諸侯的兵權,這樣他才高枕無憂,但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對待。
那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韓王信須在北方防備匈奴入侵,軍馬是萬萬不能解散;衡山王吳芮本是項羽布在南方防備南越國的棋子,如今還是劉邦的棋子,也不能動其兵馬。諸侯中就剩下兩家: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可以去那裡繼續宣示劉邦“體恤黎民之苦”之心,勸說將軍馬解散。
要論起諸侯們的功勞,韓信當然是排在第一,其次就該排到彭越。若不是彭越屢次從後方騷擾,劉邦早就給那項羽滅了。接著就是英布。英布異軍突起打回淮南老家,猶如一記重拳擊在項羽的後背,將楚軍的軍事鏈砸得漏洞百出。這二位均是開國元勳,勞苦功高,又沒有韓信那戰必克攻必取的才能,劉邦幹嘛還是不能容忍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馬?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劉邦想著自己年事已高,太子劉盈年幼。恐自己百年之後劉盈招架不住。
梁王彭越如今擁軍十萬有餘,淮南王英布如今也有七八萬軍馬。待到十年之後人丁繁衍,就絕不是這點兵力。自己在時還可彈壓得住,若是自己一死,彭越英布起兵造反,那壓根就沒有戰場經驗的劉盈如何是這兩位老革命的對手?
劉邦這皇帝做得可真累的。剛剛巡視完齊國,又匆匆去了下一站六安,接下來還有定陶(劉邦給彭越定的都城)。只把那些在洛陽眼巴巴等著他封官賜爵的一大幫功臣等得心焦。
那彭越英布不是韓淮楚這位傻子,如何肯輕易將兵馬全部解散?但是韓淮楚做了這個榜樣,大道理上又說不過劉邦。“天下已定,從此再無刀兵,一個藩國,要恁多兵馬作甚?”“只須維持地方治安就行,安全方面朝廷幫你操心著呢。”“看齊王韓信,軍馬不比愛卿少吧,人家答應得多痛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