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第1/4 頁)
“原來是這等區區小事。”劉邦將那冊子收入袖中,說道:“愛卿大可放心。這些都是有功之士,豈能讓他們無家可歸,老無可依?回洛陽之後,這事就讓樊屠子去辦。”
現在那樊噲已跟劉邦回了洛陽。劉邦對這位小弟是特別信任,地位相當於漢軍總司令的角色。
“陛下愛民之心,一代聖主也。”文武群臣齊聲讚頌。
劉邦乜斜著眼看向韓淮楚,又道:“還有件事想與愛卿相商。義帝歿後並未留下後人。諸王之中,只有你最熟悉楚地風俗。朕以為繼承義帝楚王之位,無人比愛卿合適。擬改封愛卿為楚王,也好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不知愛卿意下如何?”
這一說,那朝堂之上一片訝然。
義帝姓熊,大王姓韓,那放牛娃有沒有後關大王屁事?要大王去繼承義帝的楚王之位,這個創意簡直是匪夷所思。
軍馬解散,還可以再聚。以大王的威望,只要需要時登高一呼,立馬可以號召十萬大軍。以他那夢幻般的軍事才能,十萬軍馬可以讓山河變色。離開這萬民景仰君臣同心的齊國,去到那陌生的楚地,卻是調虎離山,對大王是極其不利。眾人都感覺到劉邦那提議,就是一個用美言編織成的圈套。
劉邦只是一個提議,答不答應還要看大王願不願意。就算是圈套也要韓淮楚甘心情願地跳下去。群臣的目光,齊刷刷向韓淮楚看來。
“承繼義帝社稷,富貴還鄉,固韓信之所求也。不知陛下將賜為臣何地?”韓淮楚微笑著問道。
“就是愛卿老家,淮北之地,定都下邳。”劉邦緊張地說道。
以齊國濟北,膠東,臨淄,琅琊四郡,換隻是半個東海郡的淮北,是傻子才會答應。
大王果然就是傻子。只聽韓淮楚清清楚楚說道:“臣願領命。”
劉邦聞言,心中一塊石頭落地。那看向韓淮楚的目光,由忌憚變成了嘲弄。
“原來自誇能將百萬大軍的韓信不過如此,被朕玩弄於鼓掌之間,一聲屁都不敢放。”
劉邦再看那齊國朝堂上群臣,充滿了得意之色。
“看吧,這就是你們忠心敬仰的大王,一個傻子。你們跟了這個無所作為的傻子,有何前途可言?”
剎時那滿朝文武都涼了心。
第四章 身有隱疾
原來並不指望韓信會答應去楚地為王,哪裡知道這小子答應得如此爽快,劉邦有點喜出望外的感覺。
真是爽飛了!三十萬大軍就這麼被搞定,最叫人忌憚的韓信就這麼被自己連哄帶騙答應去淮北。劉邦這一趟算是不虛此行,他老兄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
他還是擔心,這韓信還有一套文武班底。
劉邦能做到天子地位,就是有沛縣那幫死命相隨的班底。人才的重要,他最清楚不過。
韓信的這套班底可了不得,韓信就憑這套班底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積累起強大的實力掀翻了那不可一世的項羽。要是這套班底隨他一股腦去了淮北,一樣可以把他掀下馬來。
劉邦腦子轉得飛快,立即就有了新主意。
“韓愛卿徙往淮北,爾等群臣若是願跟隨故主,各自請便。餘者恪守本職,在此等候新主到來。”劉邦在殿上高聲宣佈。
一石投下,立即激起千層浪。
大王改封為楚王,也會重建那楚國小朝廷。君擇臣,臣擇君,彼此都要擦亮眼睛。一個前途不甚光明的大王,是否值得跟隨,任何人都要考慮考慮。要是不跟他去淮北,回家做個平頭百姓放棄那點榮華富貴又特別可惜。何去何從?那大殿上眾多臣子都在患得患失。
劉邦這麼一宣佈,立馬將那些患得患失之人心中顧慮打消。
“原來天子還要冊立一個新齊王!這太好了,既可以不必遠離家鄉,又可以保住榮華富貴。就不知天子要冊立的新齊王是誰?”群臣都在竊想。
齊國四郡,濱臨大海,物產豐富,這可是一塊肥肉。劉邦不是對那封藩素不感冒,不趁這個機會把齊地收回,幹嘛還要封個齊王?
原來那劉邦對封藩不感冒是限於對別人的,他是想封那曹寡婦生的自己的大兒子劉肥做齊王。樹幾個劉姓為王,也是抗衡那些異姓王之意。這時的劉邦兒子都還小,只有那劉肥即將成年。他便想到將齊地賜封給劉肥。
也是劉邦目光短淺,只想天下皆姓劉,那大漢江山就可永固。卻不想到那劉姓諸王封地都成獨立王國,姓劉的子孫也會造反,後來至漢景帝之時釀成七王之亂。此是題外話,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