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2/4 頁)
出來一個韓王來?
原來那鄭昌本為吳令,後順應形勢起兵反秦,也是小諸侯之一。項羽殺韓成後,為防劉邦出關,臨時任命鄭昌為韓王,用的還是當初立章邯等為王的老辦法——封堵。
那劉邦正有此意,聞言欣喜,便命韓淮楚引大軍跨黃河南下,攻打三川。
漢軍一過黃河,便勢不可擋連下廣武,成皋,宛馮三座小縣城,大軍直逼昔日三川治所滎陽。
※※※
場景拉近。滎陽城外,韓漢兩軍各穩住陣腳,正在交鋒。
漢軍領軍者依然是先鋒大將曹參,所帶人馬只有三萬。
而韓軍主將乃是韓國上將軍朱進,所帶軍馬與漢軍相當,也在二三萬之眾。
這朱進濃須深目,身長九尺,武藝精通外形極為粗獷。他卻並不是那種只知恃勇鬥狠之徒,相反,卻是智勇雙全的良將。
曾在那風起雲湧的反秦浪潮中,朱進本為大秦軍人一縣縣尉,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鄭昌起兵反秦,手底兵將不多,一直沒有被實力強勁的秦軍和幾個大的諸侯滅掉,靠的便是這位朱進。自投靠項羽之後,鄭昌一直沒有大的發展空間。
這一次漢王劉邦吞併關中,突然天上掉下餡餅,鄭昌被項羽封為韓王,領潁川之地。鄭昌對這次當上諸侯王,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割據稱王揚眉吐氣,憂的是漢軍勢大,而韓地人丁稀少,徵募不到多少兵將,也不知能不能封堵住那有“吞天之志”的劉邦。
說起來韓地之所以人丁稀少,一來戰火連連,二來也因韓淮楚昔日扶立韓成時放水決堤,水淹秦軍大營。不僅秦軍布在陽翟的三座大營沖垮,韓地百姓也不知有多少罹難。
鄭昌來到韓地,所帶軍馬只有麾下舊部二萬。後來四處徵兵,終於勉強拉扯出五萬人馬。憑五萬之數,如何能與兵多將廣的漢軍交鋒?鄭昌深為憂慮。
被當上上將軍的朱進勸慰道:“主公毋憂,潁川有滎陽之固,南山之險。為臣領軍去往滎陽阻擋漢軍南下。若不能守,則退軍南山,依仗地利據險堅守,定不叫漢軍越雷池一步。”
於是朱進帶走了四萬軍馬前往滎陽以拒漢軍,這幾乎是傾國兵力。
那朱進聽說漢軍真的南下,留下部分軍馬守城,自領餘者前來試探漢軍虛實。心中打的主意是能勝則挫敵銳氣,不勝則退歸滎陽堅守。
※※※
戰場之中,只聽雙邊戰鼓雷雷,韓漢兩軍正在為己方主將助威。而漢將曹參正在垓中與朱進錯馬廝殺。
曹參舞動的仍然是一杆大刀,而朱進使的兵器卻還是老掉牙的長矛。
戰及十合,便分出高下。朱進弓馬嫻熟,到底是職業軍人出身,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一看便是受過名師指點。而那半瓢水曹參,原本只是沛縣一位劊子手,武藝並不精湛,與朱進交手,被殺得手忙腳亂,狼狽不堪。
韓軍見狀,士氣大漲,將戰鼓擂得咚咚響,高聲呼喊為主將喝彩。
眼見曹參便要落敗,陡聽一聲炮響,漢軍陣勢向兩邊排開,方陣變成雁行陣,陣中又殺出一彪人馬。卻是漢軍第二路的武城侯酈商到了。
那酈商一見曹參架不住,心頭火起,一拍戰馬高喊一聲:“寧秦侯,你且退下,待吾來會會這廝!”舞動長刀,便來垓中戰那朱進。曹參見酈商到來,大喜道:“武城侯來得正好,這廝便交給你了。”他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武藝差酈商許多,虛晃一刀,拔馬退回陣中。
這邊酈商便與朱進接上了火。
酈商是何等人物?只想當年酈商把守陳留,劉邦帶領一群烏合之眾硬是攻不下來,便可想而知。
只見那酈商長刀舞處如同雷雨,戰馬驅馳疾走如風,也不戴頭盔,束髮飄逸,望去直有公子呂、白乙丙之勇。
這一下朱進可招架不住,心想漢軍中這樣厲害的角色還不知有多少。看來漢軍猛將如雲之言不假,還是退回滎陽堅守城池為是。
那朱進道聲:“失陪。”便掉轉馬頭,一溜煙退回已陣。韓軍鳴金收兵,鱗次退返滎陽。
酈商正殺得興起,貌似還未盡興,對曹參道:“何不趁韓軍退兵,掩殺過去,殺他個落花流水。”曹參搖頭道:“不可。你看韓軍兵退,井然有序。攻去也討不到好。今日武城侯殺敗朱進,已大挫敵軍士氣,如此足矣。不如立下營寨,待大將軍領大軍到來,再行攻城。”
※※※
滎陽城外,旌旗獵獵。大將軍韓淮楚引五萬精銳鐵騎到來。
漢軍此番東進總兵力共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