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魁嘆道:“不想何進在死之前,招來一隻猛虎,現今何進與何苗俱死,如之奈何?”
張溫又是感嘆道:“現今董卓已經派軍守住了皇宮的4個宮門,宮內也換上了董卓的衛士,這可如何是好?”
王允也是直嘆:“不想董卓盡有鐵騎10萬,且這隻軍隊殺氣,一看便讓人覺得是一隻兇惡的猛獸,眾位大臣可有什麼好辦法?”
有一位大臣諫道:“現今涼州已少與我聯絡,我等尚不知董卓大軍的情報,應該派人前去調查,查明清楚眾將的品行,董卓的愛好等等,在定良策不遲。”
眾位大臣都點頭表示同意。
袁紹在一旁諫道:“我等士族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軍隊,而現在何進與何苗俱死,何不招降其軍,只需吾等眾臣明日一起奏明皇上,就能將兩軍十餘萬人馬盡數取到手中。”
袁術在一旁看見眾大臣都表示對袁紹贊同,大怒。他才是袁家的嫡系子孫,他袁紹只不過是侍女所生,現在卻是處處壓在他的頭上。要想個辦法壓過他一籌,終於愚者千慮,偶有一得,馬上向袁魁諫道:“董卓進京時日較短,尚不知道何進、何苗已死,若是明日我等奏明皇上,董卓定然得知此事,他如何會同意焉?不如現在就前去招降其軍,如此萬無一失也。”
旁邊的大臣大驚:“不可,不可,若是如此,被董卓得知,定參我等叛亂之罪,到時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也。”(其實這一計是當時最好的,若是被他成功了,我還不敢拿他怎麼樣,因為幷州的丁原馬上就要到了)
袁紹在一旁有點想笑的樣子,他對大漢律例甚是熟知,當然不肯能在眾大臣面前獻出這種“醜計”。“明日我等只需秘密的向皇上提出便可。無需此等麻煩。”袁紹還是這麼一本正經的樣子,眼神連袁術所在的地方枴都沒有枴到。
眾位大臣更是對袁紹另眼相看。袁術氣憤填膺,暗暗思索,這樣的日子還不如回南陽當個太守來的逍遙呢。此注意一打定,腦中就只剩下了這個想法。果然明日公堂之上······
何進與何苗所部由於主將已死,都想找個好的kao山,不想今日看見了涼州鉄騎的宏偉,本想派兵去前去投kao,不想董卓早已派人來“慰問”。當下再無其他想法,立馬投kao董卓。各軍各派數個代表與我相談。我選其中有才能的數人為將,楊奉等。還有一些將領實力不濟的,當我軍主將的部將,同時我也答應賜予府邸錢財。眾將皆喜,連夜派軍進駐我軍軍營。就這樣,我軍的軍營又擴大了一倍。我自是大喜過望。
第二日,我身披輕服,腰帶佩劍率領百餘士兵進入大殿之內,戰刀閃爍,聲勢驚人。我背後一將更是駭人,背挎雙戟,身披重甲,相貌醜陋,乃典韋是也。
百官面帶懼色,皇帝恐懼的不敢出聲。我大聲向皇上道:“末將董卓,救皇上於危難之中,至今尚無賞賜,何也?”
少帝劉辯見眾臣沒有一個站起來說話的,支支吾吾的說:“不知···不知董···董將軍···想要何···賞賜也?”
我大笑道:“末將無需太多賞賜,只需得丞相之職便可。”
兩邊的眾大臣大驚:丞相可是總領全國內政事務的官,現在董卓已經手握10萬鐵騎,若是在給他這樣的官職,那後果······
總有個大臣是不怕死的,向我大喝:“董卓,你乃一介武夫,何德何能居丞相之位也!”
我淡淡的回道:“本將不想知道你是誰,本將也不想知道,但是你的命運是顯而易見的,來人······”
袁魁喊道:“慢,董將軍,此人乃是盧植是也,看在往日盧植為大漢奔勞的份上,就饒恕他一次吧。”
我一聽大驚:此人居然是盧植?可不能拿他怎麼樣,此人在大漢的十三州內名望甚高,若是一個不慎,後果將······我轉念一想,不對,我是誰?我是無惡不作的董卓,我怕他幹什麼。
我大喝:“來人,將此人關押起來,沒有本將的命令,任何無關的人都不可接近!”
眾大臣中有數個前來阻擋,但是都被典韋單手揪住衣領,甩出好遠,弄得自己狼狽不堪。
兩邊計程車兵戰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盧植大步挺胸的向殿外走去,連看都沒看我一眼。我殘忍的笑了起來,聽的眾大臣和劉辯都毛骨悚然。
我慢悠悠的說道:“不知皇上以為本將做的如何?”
劉辯一聽,很是難辦,一邊是愛護他的大臣,一邊是拿著刀架在他脖子上的叛臣,不過現在只得委屈求全的說道:“董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