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頁)
看周瑜對自己會有什麼遺言可說。
接過那份信,展開帛書,俊秀的字跡如見其面,一個個躍入眼簾。
信的內容很簡單。
一開頭便是一句抱歉,抱歉臨死前還設計了劉封一把。
接著,周瑜在信中聲稱自己這一計,只是為了平患部眾的不甘而已,希望劉封能夠體諒。
最後,周瑜又說淩統等輩,皆是忠義驍勇之輩,自己臨死前有過叮囑,一旦此計失敗,他們就會死心塌地的轉而效忠於劉封,希望劉封能夠以莫大的胸襟寬恕他們。
看過這封信後,劉封不由得感慨萬千。
先前他還在為識破周瑜的計策感到慶幸,而現在看到這封信,卻才明白,原來周郎早就知道他的計策會失敗。
劉封現在忽然有種感覺,淩統等人演的這一出“鬧劇”,這時看來,倒更像是一位神交的故友,與他開了一個玩笑而已。
“我等皆願為劉將軍效死力,但若將軍不恕我等之罪,大可斬了我等以解心頭怒氣,我等無怨無悔。”
淩統抱拳而言,語氣慷慨誠然。
此刻,劉封的怒氣悄然而逝。
他翻身下馬,一把將淩統等扶起,微笑的注視著他們,欣然道:“能得到諸位相助,我劉封的大業何愁不成,我們就上下一心,共創一番霸業。”
##########洛陽城。
一場大雨方過,頭頂依然是黑雲壓城,彷彿一場更大的暴風雨,很快又要落至。
高門大宅之中,那身長…尺,神情淡漠的中年人,正自大堂外的臺階上踱步。
陰涼的溼風,卷著幾分泥土的味道,穿過庭院撲面而來。
三寸黑白混雜的鬍鬚隨風而動,寬大的衣袍,隨風呼呼作響。
一陣細碎的腳步傳來,他抬起頭來,視野之中,匆匆向他走來那人,正是蔣濟。
這蔣濟本為楚國平嗣人,年輕之時曾聞名於江淮,投奔曹操之後,轉任揚州別駕。
當年江陵之戰時,周瑜為緩解江陵壓力,故用龐統之計,請孫權率軍攻合肥。
那時曹操只派汝南守將張喜率幹餘步騎去解合肥之援,當時蔣濟便向刺史獻計,詐稱得到張喜書信,步騎四萬已近合肥,修書三道,分遣使者入合肥告知守將。
結果,一使入城,別外兩使卻被吳軍捉去,孫權信以為真,當天就嚇得燒燬營寨,退回江南,合肥因此得到保全。
此後,蔣濟屢番獻計,逐漸得到曹操的認可,後經數度的升遷,時值如今,已官任右中郎將。
“仲達,南邊出了那麼大的事,你倒是悠閒得緊口阿。”蔣濟笑言當中,暗含著幾分諷意。
蔣濟口中的這位仲達,正是河內司馬懿。
司馬氏乃河內名門望族,司馬懿在土林間又頗有名聲,當年曹操看重其名,屢番的徵辟,司馬懿不得不選擇出仕。
結果,司馬懿卻又因有“狼顧之相”,雖出仕而不為重用,時值如今,不過為相府東曹屬。
不過,這二人卻是私下的密友。
司馬懿淡漠的臉上頓露微笑,他攜著蔣濟一同入內。
賓主坐定,司馬懿笑道:”近來偶感風寒,一盲在家休養,不知南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
蔣濟飲了一口茶,不緊不慢的將周瑜自立,劉封滅吳,隨後周瑜病死,死前將兩淮送與劉封等等諸般之事,一口氣全部道來。
罷了,蔣濟又道:“而今劉封雄據荊、益、交、揚、徐五州之地,帶甲之兵不下三十萬,已然躍居天下第一大諸侯,仲達,你說這算不算是大事呢?”
蔣濟在揚州為官多年,有不少1日識,故而東南發生之事,他知道的甚至比曹操還要快。”這個劉封,真是不簡單,沒想到劉玄德能養出這麼一個好兒子……”
司馬懿的回應,只不過是一句平淡的感嘆而已。
蔣濟扁了扁嘴角,抱怨道:“仲達,現在可不是感慨的時候,天下大勢已變,你我應該要提前有所準備了。””你的意思是……”司馬懿眉頭微微一凝。
先前曹操趁劉孫相爭之際,趁機抽出兵力來再攻潼關,欲要先滅劉備,奪還關隴。
但曹操卻沒想到,劉備深得關中人心,攻之不易,雙方在潼關僵持數月,卻無任何進展。
而就在劉備和曹操爭持不下時,劉封卻在數月之內,幾乎全盤的鯨香了東吳的一切。
眼下的形勢,劉封顯然已取代了曹操的位置,成為天下第一的霸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