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王聖(第1/2 頁)
三人進入崇和縣後,發覺城池雖然不大,但是繁華程度卻是堪比豫章郡等首府級別的城市。 這倒讓寇沐和林遠之嘖嘖稱奇,不斷向白靜遠打聽崇和縣的情況。 “拜託,我說你們兩位,我可是雍州人士,你們本地的向我打聽揚州地界的事情,這是不是不合常理?” 聽到白靜遠無奈的語氣,林遠之和寇沐尷尬的摸摸鼻子,無話可說。 “不過既然你們想知道,白某就好好給你們說道說道。” 看著白靜遠風騷的拿出白玉骨扇,一邊瀟灑的扇風,一邊挺胸抬頭,很是裝模作樣的開口講道。 “要講崇和縣的發展歷程,就絕對繞不開一人,那就是創立此縣的朝廷前任兵部尚書、前交州總督、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王伯安!” 白靜遠此話落地,寇沐和林遠之全部神色驚駭,隨即一股濃郁化不開的尊崇之意,在二人身上出現。 “當初弘佑七年,揚州中南部盜賊蜂擁四起,前後共有六大匪患肆意橫行鄉里。” “先是號稱‘狂徒’的謝志山佔領橫水、左溪、桶岡,緊隨其後的‘虎爺’池仲容佔領浰頭,各自稱王,” “並與大庾方面的陳曰能、樂昌的高快馬、郴州的龔福全等人遙相呼應,攻佔、剽掠各處府縣。” “而在東閩地區大帽山的盜賊詹師富等也趁機起兵作亂。” “一時間,揚州中南部烽煙四起。” “屋漏偏逢連夜雨,揚州前任巡撫文森託病去職。” “謝志山聯合樂昌的盜賊奪取大庾,進攻南康、贛州,贛縣主簿戰死。” “當此危機之時,伯安先生到任,先是察覺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盜賊的耳目,於是責問年老而狡黠的僕役,僕役渾身哆嗦不敢隱瞞,如實坦白。” “隨後伯安先生赦免了他們的罪過,讓他們偵探叛軍的情報,因此掌握了盜賊的動靜。” “隨後他傳檄東閩、交州會兵一處,首先討伐大帽山的盜賊。” “弘佑十年正月,伯安先生親自率領精銳在上杭屯兵,假裝撤退,出敵不意進攻,連破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一戰成名!” “然後他向朝廷上疏稱,權力太小,無法命令將士。” “故此當時的兵部尚書王瓊上奏先帝,給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從事。” “七月,進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 “戰畢,在橫水設定崇義縣。隨後師還贛州,討伐利頭的盜賊,斬殺兩千多人。” “伯安先生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為患數十年之久的盜賊,附近的百姓都驚呼其是神人降世,莫敢不從。” “同時為了保護來之不易剿匪成果和鞏固治理,在當地恢復了中古時代秦漢唐的保伍制度,並立足於漢唐的“父老——子弟兵”制度,建立了一支民兵武裝,重建中國基層的武士制度。” “山賊平定後,伯安先生凱旋迴到贛州,頒佈文告,興辦學校,推行《十家牌法》和《南贛鄉約》 。” “刻印儒學經典,提高教師待遇,還整修了城內的濂溪書院,這所書院在弘佑十七年更名為伯安書院。” “一時間,南贛地區,書院林立,好鬥逞兇的民風民俗得到改變,南贛風氣為之一新。” “其中最為重要的貢獻是伯安先生對畲族的教化,當時與官府對抗的多為畲民。” “伯安先生透過教化畲民,有效地緩解了社會矛盾。” “經過伯安先生軍事剿撫、保甲監督和鄉約教化的綜合作用,閩粵贛交界處的畲民由此“去蠻化”,“梗化”“頑民”開始“新民向化” ,大量畲民迅速漢化,融入轉化為當地百姓。” “一些不願漢化的畲民,要麼退入更深險的山區,要麼輾轉遷徙至閩東、浙南等地,閩粵贛邊的族群格局因而發生巨大變化,畲民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 “伯安先生在閩西、贛南、粵東平亂之後,各留下一個新縣——平和縣、崇義縣與和平縣進行善後。” “事實證明,設縣之後,人民安居樂業,三大縣城的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 “故此,人們尊稱王陽明為“縣父”。” “弘佑十五年,平亂結束的五年後,為更好促進三大縣城的發展,朝廷和伯安先生合併三大縣城,共建一座不輸於首府級別的縣城——崇和縣!” 白靜遠心潮澎湃的講述著這位大賢和崇和縣之間的故事,由於聲音過於抑揚頓挫,吸引了不少的百姓和孩童駐足觀看。 在落下最後一句,整個現場都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不斷有叫好聲傳來。 “小兄弟,你也太瞭解我們崇和縣了吧!” “哈哈,不錯不錯,看來伯安先生的功績,還是有人記得的!” “。。。。。。” “小友,今天你來崇和縣來對了,一會兒這三位的遊玩費用,老夫給包了!” 看著一身錦羅綢緞的老者大氣磅礴的說道,周圍人也跟著起鬨,包括附近商家也不斷要求今天白靜遠的縣城之行,他們都免費售賣給白某人。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