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得是滿滿當當,而眾人前面則擺了張長案,案後面坐了兩人——錦瀾和雲碧,都是齊梓玉的親信,她二人一個問話,一個執筆,頗有些盤問審案的意思。
皇帝自然發了脾氣,讓他們速速撤走,莫要打擾太后安寧,否則板子伺候。可那二人卻淡定以對,“皇上,這是皇后娘娘吩咐的事。娘娘交代過奴婢們,必須仔細盤問,不得有漏,否則奴婢們回宮也不好交代。”
聽著這咄咄逼人之言,太后差點吐血,“皇帝,皇后這是什麼意思,是懷疑哀家會害婉兒?她到這兒來大動干戈,這、這不是給哀家添堵嗎?”
梓玉若是聽到了,肯定要回一句“太后英明”。
秋衡卻是焦頭爛額。他少不得先安撫太后,比如“請母后暫且息怒”,再比如“皇后也是公事公辦,問過就算了”。太后怒目而視:“聽皇帝的意思,居然幫起皇后來了?這是胳膊肘往外拐?”秋衡更加頭大。
其實這事兒真要問起來,齊梓玉還真沒什麼錯。她是中宮之主,為查嫻妃落水一案,弄這麼大的陣仗,也還襯得上“盡心盡職”四字。
秋衡知道這是齊梓玉特地給他弄出來的爛攤子。她在他跟前吃了悶虧,依著性子,絕對會想法設法討回來。皇帝有心理準備,只不過他萬萬沒料到,齊梓玉這回居然有膽子折騰到太后這兒來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秋衡移駕去了鹹安宮,氣沖沖找那人算賬。
剛道明來意,梓玉就拿話噎他:“陛下,您曾對臣妾金口玉言‘往後後宮瑣事朕不會多加干涉,你且安心’……”
梓玉將皇帝當時的語氣學得有八成像,秋衡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錯覺,他不禁暴躁如雷,拂袖道:“齊梓玉,你我明明都看見‘那人’往西邊跑,雅韻齋在東邊,你做什麼還要故意折騰母后?可知孝道二字?”
梓玉笑了,眯起的鳳眸裡閃過一絲狡黠,她揶揄道:“陛下,臣妾只是不服啊……”
秋衡倒抽一口冷氣。這回他不是憤怒,而是吃驚,吃驚的是齊梓玉膽敢以太后為條件和自己討價還價,他都有些佩服這人了——如果說自己是臉皮厚,那皇后的小心思才真是陰險啊,讓他不得不防!
“皇后,你到底想怎麼樣?”
梓玉仰面望著他,笑得格外絢爛,碎金下,她的鬢間流光溢彩,襯得那張絕美的臉就像是壓在枝頭的大朵牡丹,豔麗至極。
“陛下,勞煩將安福門外掃水的那個奴才調回鹹安宮來……”
此後,這位名叫六福的小太監平步青雲,他什麼都不需要幹,只負責杵在鹹安宮前當門神即可。而皇帝來的時候,皇后經常還會特意喚六福進來端茶送水。頂著皇帝一臉的嫌棄與不耐,六福幹得不亦樂乎。
梓玉很爽快地將雅韻齋的人撤了下去,而其他宮中的盤問還在繼續中。。
後宮不寧,吵得沸沸揚揚,前朝隱隱也有了些閒言碎語。在皇帝收到一道含蓄批評皇后德容不佳的摺子時,嫻妃落水一案的幕後黑手也就被齊梓玉給揪了出來。
不出所料,那人是嫻妃曾經得罪過的一個不受寵的貴人,姓劉。嫻妃仗著皇帝表妹的身份,在劉貴人初次承恩那日夜裡,生生壞了她的好事,此後劉貴人便被皇帝給忘了,這仇就這麼結了下來。萬壽節夜裡,劉貴人也是偶爾撞見了嫻妃,才會心生歹意……
查出真相後,梓玉將劉氏打入了冷宮,嫻妃卻恨不得將劉氏千刀萬剮,於是在皇帝跟前吹起了枕邊風。熟料皇帝根本不管,嫻妃只得尋了個機會,將那劉氏給弄死了。太監來鹹安宮報“劉氏暴斃”時,梓玉不禁冷笑。皇帝正好也在,便問她笑什麼。梓玉睨了他一眼,調侃道說:“陛下真是有個好妹妹啊……”
秋衡微微有些臉紅。不是害羞,而是害臊!
後來,那道“斥責皇后德容不佳”的摺子,被他收了起來,只當從沒人上過這道摺子,自己也沒看到過。
秋衡覺得,柳必謙似乎有些操之過急了些——所有的摺子內閣均會過目,柳必謙居然繞過齊不語遞上這道摺子,若是被齊不語知曉了,定然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作為一個喜歡偷懶的皇帝,他暫時不想有任何的改變。
何況,齊梓玉雖然性子蠻橫了些,人還是挺聰明機靈的,是個當皇后的好人選!
作者有話要說: 不要嫌棄周大福、周生生們……今天突然覺得這些珠寶牌子很適合小太監們,哈哈,祝看文愉快!
感謝所有看文、收藏和留言的親,我真是太幸福了!
※、皇后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