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米芾,就是此中高手。而這些宋人的畫就變成了仿唐人的畫中最為貼切的精品,雖然也都是些後人的作品,但它們的價值是可想而知的。”
“那我的那幅畫不是也很值錢嘍?”劉勝利試圖把無知進行到底。
“只是可惜啊!你的那幅是後人再仿宋人的作品,朝代應該是明清的。”
“什麼?這玩意還有再仿?”劉勝利有點誇張地睜大了眼睛,一點也沒有了剛才的穩重。
“對呀,反正真品早就沒了,宋人的東西就變成了第一真品,後人再仿製也不足為怪了。”
“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這就是考驗眼力了,不過說句實話,你的那個東西仿製得相當好了。”
“哦?願聞其詳!”
“從閻立本作品許多摹本可以看出來,此人的筆法十分分明,方折、虛筆、實筆都運用得很純熟,而他對於墨跡的掌握也十分具有個人特色。這都是一個好的畫家筆法圓潤、自然的體現。你的那幅《太宗遊獵圖》在這些方面做得真的是非常到位。”
“那你怎麼知道這幅畫是明清時期畫的?”
“首先來說,鑑定一幅古畫,講究考和鑑,考就是在故紙堆裡找這位畫家的關於這幅畫的記載,比如,他的詩文,他在二十四史的傳記中相關事蹟的記載等等。原來宋朝人都以為《唐明皇幸蜀圖》是李思訓的作品,但是後來根據史料做了年代推算,李思訓早在唐玄宗登基前就死了,他怎麼會畫出唐玄宗到蜀地的畫來呢?這就叫考,考出來了偽作。而我在史料中根本沒有找到閻立本畫過什麼《太宗遊獵圖》,當然這並不能說明閻立本就沒有畫過這幅畫,但我們也並不能用考證方面的知識來判斷這幅畫到底是不是偽作。”
“那該怎麼辦?”
“所以,只能用鑑的方法,鑑說白了就是比較。跟那些宋朝的摹本進行比較,看這幅作品有沒有那種統一的風格存在。你看過王大山的那個《鑑寶》節目嗎?”
“因為跟他算是朋友,所以總要看一下的。”
“那裡頭的專家鑑定畫作的時候,常會說一句話,記得嗎?”
劉勝利搖了搖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