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頁)
�砩炭�埂!�
“我們的服務口號是有求必救,有呼必應。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有效的服務;我們的服務宗旨是,高速、高效、高度責任感、一切為了客戶;我們的服務承諾:1、不分節假日,實行24小時服務。2、提供優質全程服務。3、有呼必應,熱情服務。4、讓客戶少進一扇門、少找一個人、少跑一趟路。”
在這個90年代初期,如此注重售後服務並推行社會公開承諾的企業並不多,因為在很多企業看來,免費服務代表著太高的經營成本,根本沒有必要。同時,企業管理者根本就沒有這種服務消費者的意識。
所以,在安北市和北方省,康橋集團成為第一家推行服務社會承諾的企業,開了本市和本省的先河!
駱志遠的話音一落,滿座皆驚,片刻的沉寂過後,旋即爆發起雷鳴般的掌聲。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此不屑一顧,認為駱志遠純粹是心血來潮,肯定堅持不下去。開玩笑,免費服務、還要24小時隨叫隨到,這意味著康橋電動車公司要養一支規模不小的維修隊伍,還要投入大量的經費,短時間做做樣子或許可以,時間長了,肯定要不了了之。
電動車上市次日,首批3000輛電動車都被搶購一空。來自全省十三個地市和省外一些地區的代理商相繼與公司簽訂了供貨銷售與長期合作合同,預定的電動車數量足以支撐電動車公司開足馬力生產到年底。
讓馮國樑等人想不到的是,真正導致康橋電動車上市火爆的關鍵因素不是電動車本身的效能,甚至不是花巨資投入的促銷戰術,而是康橋電動車公司推行的免費服務的社會承諾制度。
很多消費者買電動車一則是為了試試新鮮、趕趕時髦,更重要的是衝著康橋公司的服務承諾,從中感覺到了一種被尊重的誠意。
你尊重消費者,消費者就給予你相應的回報。
康橋電動車推行社會服務承諾,施行全天候一站式上門免費服務,成為省裡和本市媒體大肆宣傳的重磅大戲,北方省委機關報《北方日報》甚至還用醒目的大幅標題“康橋電動車的社會服務承諾,開了北方省服務行業的先河!”
作為重生者,駱志遠號準了社會的脈搏。當然,他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要為社會承諾承擔相應的高額管理成本,絕不是搞短期噱頭。
馮國樑幾個人本來對駱志遠的這項決策不以為然,但事實證明,駱志遠又對了,又作出了一項英明決策,他們不得不歎服。
市場超乎尋常的熱烈反應,媒體輿論的全方面關注,直接讓康橋電動車處在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中,預定合同都簽到了明年三月份,而公司賬目上收到的預付款更是雪片一般紛至沓來。
企業有效益,市場火爆,就算是企業天天加班,電動車公司的職工也都喜笑顏開,工作熱情極高。
至此,康橋電動車公司算是真正走上正軌,而這也昭示著安北市腳踏車廠併購案例宣告成功完成。在9月14日的市長辦公會上,分管副市長周顯華專門提到了這一點,得到了市長勞力的認可。
在市政府下發的資訊簡報上,副市長周顯華考察康橋電動車公司就公司進一步安置老國企職工作出重要指示的簡訊,發在了頭條。
第243章 美人計
在9月14日的市長辦公會上,還確定了一件大事。市政府作出決定,安北國際服裝商貿城專案更換開發商,鑑於益正集團的現實表現和經過慎重綜合考量,益正集團退出該專案的承建,由康橋企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康橋置業有限公司對益正集團取而代之。
市政府以會議紀要的形式通報。而市政府設在市建委的專案辦,通知益正集團退出,傳達了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精神。這是市長勞力的拍板決策,衛益正儘管滿腹“怨氣”卻也不敢發作出來。
後來駱志遠聽說,衛益正為此氣得生了一場大病,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
好在市政府考慮到益正集團的前期專案投入,在會議紀要上明確指出,由商貿城的承建商城建開發公司和康橋置業公司對益正集團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具體操作方式由三方商定,報市政府批准。
由此,康橋置業公司參與商貿城專案運作成功,達到了駱志遠預期的目標。參與這個專案不是目的,藉此將一毛廠的那塊閒置的150畝地置換為健康資產,同時安置部分國企職工,這才是駱志遠真正的目的。
當然,也有藉機讓新組建的康橋置業公司逐步開拓本市房地產市場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