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1/4 頁)
“駱總,資金量沒有問題,您就放心吧。人力資源正在造表,財務這邊隨時都可以付款。”林美娟笑著回答。
林美娟站在那裡,財務部的幾個工作人員也都在她的辦公室裡,本來是坐著在開會,看到駱志遠進門,就都恭謹地起身問候。
駱志遠點點頭:“好,抓緊時間,我剛才讓辦公室的人擬了一封致集團所有員工及家屬的問候信,到時候跟獎金一起發下去。”
林美娟輕嘆一聲:“駱總,公司的人能攤上您這位老總,算是有福了。集團發展目前正需要資金,這個時候發獎金,不是一般的老闆能做到的。”
駱志遠輕輕一笑:“美娟,大家都靠工資吃飯,很不容易。我們不能光要求員工無私奉獻、加班加點,還要給予相應的經濟回報。現在公司的財力還不是很充裕,以後效益好了,每年都要拿出利潤的一部分以獎金或者福利的形式返還給大家,讓大家共享集團發展的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凝聚起人心來。”
駱志遠的話淡然而坦然,在林美娟面前,他沒有必要說大道理、講官話套話,而是心有感觸,肺腑之言。
林美娟凝望著駱志遠,見駱志遠目光清澈神態從容,就知道他言出真誠,絕無作秀之意,心裡不禁更加感慨。
仁義。這是集團員工對駱志遠的最大評價。一提起這位年輕的老闆,員工首先說起的就是“仁義”這兩個字,其次才是駱志遠的“本事”。客觀地說,康橋集團之所以在一年的時間裡取得幾何倍數、井噴狀態式的發展,與上下團結人心安定有著重要的關係。駱志遠靠他的“仁義”,在最短的時間裡安撫了人心,將來自不同層面、年齡文化層次構成複雜的員工群體聚攏成一個初步運轉高效的團隊。
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讓員工感覺在康橋集團工作有奔頭收入高、老闆仗義、一切講規則和制度、決策正確等等,都昭示著集團公司將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前景。如此種種,員工豈能不死心塌地?
不管是兩家國有毛紡廠的職工,原光明商貿公司的人,還是社會外聘人員,亦或者是腳踏車廠被併購過來的職工,現在統統都被“內化”為一個群體,對集團公司產生了基本的歸屬感。
集團公司要在國慶節前發一筆效益獎的訊息不脛而走,得到訊息的幹部員工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其實錢不是很多,也不能改變大家的生活,所謂有它沒它都能過節,但這能體現出公司對所有員工的尊重。
公司目前的狀況,大多數員工都很清楚,初見效益、連上專案、資金的缺口較大,能在這種狀況下發放獎金,再次證明了駱志遠的“仁義”。儘管駱志遠無意以此來收買人心,但再事實上卻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一筆資金的支出,換取了集團上下所有員工精神面貌的提升,強化了責任心和歸屬感,駱志遠覺得還是很值的。
9月21日上午,集團公司下發聘任檔案。聘任集團總部原投資管理部經理薛萍為康橋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聘任投資管理部副經理楊志君為投資管理部經理。
下午,駱志遠帶副總經理韓大軍、康橋置業公司常務副總薛萍,集團總部投資管理部經理楊志君,集團公司辦公室主任宋愛娟一行五人去城建開發公司,與馬力愷談國際商貿城合作的具體事宜。
駱志遠本不想出面,讓韓大軍和薛萍去跟馬力愷談就是了,但後來考慮到這樣對馬力愷不太尊重,就臨時改變了主意。
兩輛車開進城建開發公司的院中,城建開發公司的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沈曉迎候在辦公樓下。
駱志遠與沈曉一番寒暄後就上了辦公樓,直奔會議室。
會議室門口,馬力愷已經迎接在此。見駱志遠等人上來,馬力愷哈哈一笑,象徵性地上前走了兩步,與駱志遠熱情地握手:“歡迎駱總,歡迎康橋集團的同志們,歡迎大家!”
“呵呵,馬總真是太客氣了馬總,這位是我們集團的韓總。”駱志遠笑著側身過去,為馬力愷介紹韓大軍。
馬力愷笑,跟韓大軍握手:“我跟老韓是老朋友了。”
韓大軍之前是三毛的廠長,也是市裡國企的經營者,兩人同為國企幹部,熟悉也不奇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韓大軍目前的身份就比馬力愷矮了半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人的境遇各有不同,能保留住正縣級的政治待遇,沒有為三毛的破產承擔責任,對於韓大軍來說已經知足了。
而事實上,如果沒有康橋集團對兩家國有毛紡廠的資產重組,韓大軍和夏侯明禮等人肯定要為此承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