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整篇文都是在勸說日本的政治高層不要輕視中國,也不要歧視目前的中國,他認為“如果中國學習歐美,則必將能超越歐美”。
這是因為中國的內涵過於磅礴,一旦開始全面效仿歐洲,必當出現無數英傑豪雄,再加上豐富的資源和遼闊的幅員,很快就能超越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相提並論。
教育家就是教育家,他的推論中首先出現的就是會出現“無數英傑豪雄”,是的,胡楚元也這樣認為,人才永遠是最重要的。
想到這裡,胡楚元就答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也不想回答,我倒是想知道您為什麼要這樣問?”
中村正直道:“我認為若是貴國再不圖強,恐怕遲早要被歐美列強瓜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總有一天,貴國還是會統一,可只怕是一百年,甚至是兩百年後的事情,恰恰如同五代十國之事重演。”
胡楚元默默的苦笑,說不出半個字。
這個人啊……!
胡楚元並不覺得這個人如何高明,類似的判斷,左宗棠等人也大體都有,只是不能承認。
他覺得遺憾……目前的中國為什麼沒有這種具有政治家視野的教育家?
第四十一章 強國先強種
或許有吧!
胡楚元默默的在心裡尋思,他想到了第一個耶魯大學的華人法學博士容閎……湊活吧!
他也想過,自有史以來,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只怕就是孔子,很多年後有個蔡元培,其餘人都一般,彷彿中國最不擅長湧現的就是教育家。wWW!
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這倒是出來一大堆,其實,只要多出幾個教育家還會出現那些問題嗎?
教育啊,這個民族到底怎麼了?
胡楚元越想越不舒服,不再多說什麼,和中村正直告辭,拿著那個一千日圓買來的青花執壺離去。
回到會館,胡楚元二話不說,讓潘麗美再將森有禮的著作——《日本教育問題》重新口譯一遍。
森有禮,明治六年成立明六社,被譽為維新以來最具遠見的教育家,正是這個人制定了日本新式教育的綱要和基礎,曾擔任日本外交公使,因日本入侵臺灣一事和李鴻章有過交手,迫使李鴻章在協議上簽字,賠償日本50萬兩白銀。
正是這一次被稱為“牡丹社事件”的事情中,森有禮意識到清政府比他預想的更加無能墮落,開始逐漸偏向軍國主義,並和伊藤博文一起奠定了向遠東擴張的日本國策。
他的名言是——再偉大的事業也需要一步步的去實施。
多好的一句話啊。
胡楚元心想,擊潰你們雖然不算是什麼偉大的事業,可也要一步步的實施。
在他看來,日本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確實是有其原因的,可即便如此,它也仍然是脆弱的,有著很多的弱點可以襲擊。
不久,王懿榮也回來了,可他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在旁默默的聽著。
等潘麗美口譯完,胡楚元在心中的思索也逐漸清晰,自己提筆開始寫一篇《論民族的教育》,在這片文章中,他將教民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次是培育民族的精神和志向,第二層次是培育民眾的意志和品質,第三層次才是培育民眾的能力和知識。
他相信,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可懷疑的真理。
所以,教育最大的敵人就是樹立不可懷疑的權威。
他認為,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一個民族,才能塑造一個強大民族,也只有一個強大的民族才能締造一個強大的國家。
將這篇論文寫完,胡楚元就和王懿榮討論,王懿榮卻道:“東家,我不敢說,亦不敢想,只能當是沒有聽到,可我卻也覺得東家所說所想恐怕是正確的。”
聽他這麼說,胡楚元就知道他終究是受儒家思想的限制,就不再多說,讓潘麗美將這封信抄錄一份,封好之後寄給容閎,並希望容閎能來杭州和他見一面。
容閎正在美國負責清朝留美幼童的事,透過清朝廷駐美大使陳蘭彬就能聯絡到。
以後知道了具體的地址,來往信件就要容易的多。
此事此刻,胡楚元心中已經是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必須承擔起改變傳統教育的重任,不能改變教育,民族的強大就永遠只是一個夢。
這天晚上,潘容、中村浩司就在沈富榮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橫濱,潘容在這裡也建有自己的福州會館。為了避開盛宣懷等人,胡楚元就去福州會館見他們。
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