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頁)
際對等稅收政策後,英國將在十年內逐步放棄對華關稅控制權。
在此之前,胡楚元和任何國家簽署關稅貿易協定時,都要和英國駐華公使進行報備批准,雖然大體沒有遇到太多的阻攔,可畢竟是一種很討厭的事情。
其次,英國必須對印度茶葉徵收等同國內的農業稅,對華保持生絲、茶葉和麻紡織品的最惠國待遇。
其三,英國不再享有獨立的內河航行權,放棄在長江航道上的多個小型租界,中方會按照等同租介面積補償到天津國際公租界。
在這三個基礎上,胡楚元同意在為期二十年內,不會再就英國在華其他特權問題進行抗議。
達成這一共識後,胡楚元以總理資政大臣暨光緒帝載瀦特權欽差大臣的名義,和英國海軍部簽署新的《中英海軍合作及軍售協議》,基本是原先《英福協議》的翻版,但又增加了多個新條款。
根據這一協議,英方將向福州船政出售兩艘寧遠級戰列艦、三艘新型的運兵艦船,5艘艦船都將在1892年9月之前完成轉交。
寧遠級戰列艦是在君權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稍加修改的新型戰列艦,一次性建造兩艘,未來還會繼續增購兩艘,做為東海水師未來十年的旗艦和主力戰艦。
最大的改動是將英國最好的四門343mm口徑主炮變更為八門305mm口徑主炮,英國人根本不想出售343mm口徑主炮,而胡楚元實際上也不想要。
按照胡楚元的要求,所有艦船必須使用英國目前能夠提供的最好的冷壓鎳鉻鋼,整套技術和配套的12000噸級船塢設施一起出售給福州船政,在整個建造過程中,福州船政將派出不超過六十人的技術團隊進行實習觀摩。
英國人一貫是坐地起價的行家裡手,福州船政的全部開銷自然很驚人,可在這個時候,能花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
這份協議於1889年12月3日公開簽署,並向外界公佈,對整個歐洲和遠東世界都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力。
隨後,胡楚元迅速造訪德國,就法日俄三國簽署協約同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進行交談,德國在華的利益並不大,但還也不可能任由法俄在遠東擴張。
在向法俄兩國施加外加壓力的情況下,德國也和胡楚元達成了新一輪的合作協議,加快對華援助陸軍技術培訓。
完成英德兩國的訪問後,胡楚元陸續抵達法俄美三國,勸說法國和俄國放棄和日本締約的決定,這隻會給他們帶來新的麻煩,得不償失。
特別是對俄國,胡楚元認為中俄之間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透過協商解決,如果俄國支援日本侵佔朝鮮,最終,真正會和日本開戰的國家只能是俄國。
最後一站,他選擇前往朝鮮。
胡楚元的行程安排的非常緊密,搶在北方海域港口封凍之前,他的艦隊就抵達了漢城,進行最後一I員外交公關。
日本不敢和英國完全決裂,俄國不願和英國產生衝突,法國更不願意和英國將矛盾擴大,再加上德國和美國的特別反對,在這一階段,三國協約基本不可能簽署了。
然而,這並不代表俄國、日本、法國謀圖東北、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野心就此會消失。
即便日俄都有意要獨自侵佔整個東北,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復甦,雙方在很長時間內都會在法國的串聯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諒解備忘,避免兩者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維持對華的統一陣線。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這個小國家就顯得異常重要。
1890年1月6日,搶在朝鮮沿海封港之前,胡楚元抵達漢城。
在朝鮮,大清國的最高常駐官員是“朝鮮總督暨通商大臣”,也就是原先的駐朝全權大臣,胡楚元是總理資政大臣暨特權欽差大臣,這個級別就更高了幾倍。
他的船不過是剛剛抵達漢江港口,朝鮮國主李熙和閿妃就已經帶著文武官員在城外守候著,朝鮮總督暨通商大臣袁世凱更是帶兵相迎。
在朝鮮活動的日本人也不少,而且,胡楚元的行蹤早已暴露,出於宗藩禮儀,要來朝鮮的行程更是早就定下來的,為防萬一,他並沒有立刻下船。
福衛營約六百人的部隊先下船,兩邊較高的位置都進行盤查,並將圍觀群眾驅散,胡楚元才在徽社四十餘名近衛的保護下,從板橋上緩步走下來。
身為特權欽差大臣,胡楚元在藩國的禮遇級別就等同光緒帝載惦,見他下船,朝廷官員就在國王李熙的帶領下,全體匍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