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1/4 頁)
他想好了,前面損失多少,他從後面就補充多少,他有足夠的火炮,有足夠的補給,有足夠的槍支彈藥,有足夠的人,日本人怎麼打?
用兵之道,先要立於不敗之地。
論謀略,他不覺得對面的那些日本人有多厲害,來去不過一招,就是大炮先行,狂轟濫炸之後再用步兵強衝。
好。
到了丹東,他就和胡楚元申調了60門240mm…275mm口徑的重炮,措建了八個炮臺,炮臺嶺上有兩個,五龍口有兩個,連城口有三個,元寶山有一個。
這些是專門用來對付敵人的火炮部隊,日本把炮隊設在哪裡,他就用炮臺轟炸哪裡。
即便如此,劉銘傳也不敢大意。
大意。
他為這個詞付出了太慘重的代價,當年一時不慎導致自己的銘軍譁變,受了十年的冷遇,不得不辭官歸故里……他付出的代價太大。
老了老了,居然還有這樣的一次機會。
李鴻章不肯,也不願意用他,倒是掌握著閩浙派系的胡楚元提議朝廷用他,真是有趣啊。
(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
日本人終於撤退了,重整了……!
劉銘傳也不敢大意,他在五龍寺的禪堂裡踱著步,心神寧一,盤算著日本人可能採取的後招,禪堂的中央放著一個巨大的泥塑沙盤,對應著整個丹東的地形和軍力部署。
他少年時代讀過私塾,販賣過私鹽,做過土匪,此後又修築堡壘要塞,做起了雄霸地方的土頭目,被安徽巡撫福濟招安後,他就開始了平定太平軍和捻軍的征程,慢慢歸入了李鴻章的帳下。
因為和左宗棠交惡,親兵銘軍被左宗棠斷餉鬧譁變,結果連帶他也受罰,從此清閒了十幾年。
和別人不同,清閒的他並不覺得鬱悶,反而覺得是一種解脫。
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確實不適合做官。
於是,他開始四處的遊山玩水,結實各方面的朋友,也正是在這樣的旅途中,他接觸到了很多特別的人,從1881年開始,他就長住在上海,和格致書院、江南西學館的那些人來往。
這也是他後來第一個提議大修鐵路的原因之一。
他有著太多的和別人不同之處。
如今,他已經是一個五十四歲的半百老人,曾幾何時,又穿上了朝廷的一品大員的官服,恢復了一眼花翎,和胡楚元同列從一品的全權欽差大臣。
想到過往的種種,眼前的一切,未來可能發生的事,還有胡楚元提前發給他的那篇《論中日之戰》。
他默默的想,是啊,日本這個倭寇之國不能留,今日不除,日後必成大患。
這時候,族侄劉盛休走了進來,和他抱拳道:“堂叔,前線損傷慘重,都要從我們銘軍裡抽調人員補充,您看如何是好啊?”
劉銘傳沒有急著回答,稍稍想了想,道:
“仗要慢慢打,抽調一些團練新兵,再補一些銘軍的老兵,相互摻補。”
“是!”
劉盛休一抱拳,這就退了下去。
銘軍直到今天都還有兩萬餘眾,抽調精銳萬餘,分威三個營,補充在東北團練裡,實際就駐防在五龍口這個地方。
想要繞道襲擊蛤蟆塘,再向鳳城縣進軍,五龍口都是一個兵家必守的要害。
到了丹東,劉銘傳根本不用任何考慮和分析,下意識的就將自己的嫡系部隊安插在這裡駐防,守住最險惡的要害。
他心裡清楚,除非最不怕死的聶士成死了,然後連他也死了,日本人就別想透過丹東這條鐵閘門。
在心裡盤算了日本人的幾個對策後,劉銘傳就召開一場小會,讓將領們各自都要小心,相互之間務必用電話聯絡著,稍有風吹草動就要和他回報,實在不行,他親自帶兵上陣援助。
除了老資格的宋慶和滿人依克唐阿,其餘各路將領都是劉銘傳練出來的1日部,如今雖然都獨立出來幹了好些年,可這個面子,大家還是要給的。
另一邊,大山岩也開始在尋思新的對策。
他意識到,劉銘傳和他此前遇到的對手完全不同,有了近一年的籌備和整頓,再加上“戶秋月”的暗中幫助和扶持,此時的劉銘傳部就像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鐵板和硬骨頭,非常難啃。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輕敵了。
為此,他決定暫時延緩總攻,讓山地元治率領第一師團從龜城趕過來,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