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頁)
問題是胡楚元並不打算妥協,他忍了這麼久,就是要一次性的清空北京城裡這些腐肉爛肉,將他們趕回東北。到了東北那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他再來慢慢收拾這幫人。
兩個人就此討論了很長時間,最終,載活還是不得不接受胡楚元的死諫,將這些親王全部裁撤。另外還有一個事,載淮最為欣賞的張百熙並沒有出現在內閣名單中。
這讓載灩也不滿,可他並沒有說出來。
胡楚元心裡是明白的,在載瀦批准新憲和第一批內閣名單後,他就在中南海的勤政殿和張百熙談了一晚上,讓張百熙不要急著入主內閣。
他也勸說張百熙,不要以為有了皇上的信任就能做一切事,還是要先去地方做起,在巡撫、總督的位置上鍛鍊幾年,步子穩了,再回京師才能成為真正的總理內政大臣。
張百熙畢竟是他栽培出來的人,也就接受了胡楚元的建議,前往閩浙接替梅啟照出任閩浙總督。
一邊將張百熙送出京師,另一邊,胡楚元也提拔嫡系霍鴻機替任劉坤一出任兩江總督,又讓譚鍾麟接替劉錦堂出任兩廣總督,榮祿調任東三省總督……算是給載瀦一個安慰,鹿傳霖接替榮祿出任湖廣總督。
胡楚元的基本政策確實是立新法,辦1日事,辦的是實務派的1日事,整體沒有大變動。
只不過,京師的這一幫尚書們換換位置,換換職權,滿人被趕了出去,新進一批特別的官員。這些官員大多來自於資政衙門,充斥在各個部分,主抓一些重要的事情。
此外,胡楚元重新開啟博學鴻詞這個機制,透過其他渠道招選進士,所謂博學鴻詞就像是漢代的舉孝廉制度,地方官員舉薦,朝廷審查考核,確認有能耐就賜進士出身,準備委任出仕。
這個機制在清初曾被大規模的使用過,現在又被拿出來,專門用於那些留學歸來的海外掌子。
正是在這一時期,胡楚元委任第二批留美幼童中的曾溥替代赫德,出任海關總署的總稅務司,並且是大面積的換掉赫德的親信。
所有的事情都準備的非常好,曾溥在此之前就擔任過1日金山副關稅長,回國後也一直在海關工作,其他的關稅人員也都在外國培訓實習過,並陸續接管閡海關和粵海關。
(未完待續)
第214…215章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
身為清王朝的總理內閣首輔大臣,胡楚元並沒有感到特別的興奮,恰恰相反,他所感受到的只有壓力。wWw。
即便是他,也無法為中國找到一條合適的出路。
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的發展,中英兩國之間的矛盾已經大於合作,只是出於中國不希望英日兩國正式結盟,英國也不希望中德兩國正式結盟的原因,雙方還在維持著必要的合作關係。
法俄日三國協約同盟已經再次秘密締結,只是沒有公佈而已。
英國和法國也在迅速協調兩者的關係,試圖聯合起來壓制德國。英法美三國之間的關係更是複雜的,但在整體的利益上,雙方也是一致的,英國、美國都不可能讓德國統一整個歐洲大陸。
世界的局勢如此複雜,中國要何去何從,未來又在哪裡?
胡楚元也說不清楚。
此時,他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的強大中國。
做為世界的五大經濟體中唯一的銀本位制國家,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充裕,同時掌握世界生絲、茶業、麻業等壟斷性的出口物資,瓷器工業也逐步恢復到很高的水平,在世界糖業、棉紡織業、造紙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
這一點上,目前的晚清王朝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狀況截然不同。
國內沒有經過大的戰亂,電氣工業革命正在快速的進展中,很多方面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截至1896年初,中國電力的裝機總容量已經是德英法三國之和。
當然,這不能算是很驚人的成就,因為英國在1896年已知的電力消費的工業客戶僅有72名,而在同期,德國則擁有數千名,在美國和中國,這個數字則要擴大到上萬。
在整個電氣工業上,美國和中國的發展速度都特別快,德國同樣在快速增長,真正被甩在後面的是英法俄等國。
在上海,超過半數的工廠都採用了上海西屋電氣公司的新型三相電機,國內已經制定了統一的220VF055赫茲的工頻電流。
西門子和西屋電氣都在上海建立新的公司,研發在德國、美國,產品卻主要在上海生產,上海英華電氣公司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