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4/4 頁)
保皇派要求恢復光緒親政,漢皇派要求更換一個漢人皇帝,這都是小派別,人數和權勢都不大。
關鍵的爭鬥是立憲派和共和派,立憲派基本是行政官員,共和派則以軍係為主,共和派內部也存在著急中緩等不同的意見。
胡楚元其實是中間共和派,他的基本策略還是維持現狀,光緒皇帝在的時候不立太子,死了之後就順其自然的進入共和。
如果那時候還有人要復辟,再動用軍隊的力量強行維持穩定。
所以,關鍵還是穩定住軍隊的想法。
陸廣荃、張時英、楊宗礪這些廣東的粵系將領部屬於急共,而段祺瑞、李開鄴、馮國璋則屬於跟著胡楚元的中間共和派。
行政官員中的立憲派非常多,這是胡楚元顧慮最多的地方,不過,他和瞿鴻機整體還能談清楚……共和制度是大勢所趨了,關鍵是什麼時候過渡最穩定。
毫無疑問,如果主要的行政官員中有50%是親共和的,那就肯定可以變革了。
利益總是最重要的事情,重用共和派官員就能改變這種比例,讓那些擅長觀風的人立刻調整想法,哪怕他們心裡不同意,表面上同意也很重要。
1903年10月開始,藉著國內的官員調整,胡楚元和瞿鴻機開始將那些共和派官員陸續提拔起來,向著壟斷備省巡撫的方向發展,同時排擠了一些立憲派的實權人物。
人,哪怕是再擅長做牆頭草的人也會是有底線的。
察覺到這個變化,政治嗅覺極其敏銳的張之洞精明的選擇致仕,他沒有辦法和胡楚元鬥,所有軍權都控制在胡楚元的手中,乘著自己在東北總督的寶座上打了一場功及千秋的大勝仗,見好就收也未嘗不可。
張之洞一撤,胡楚元順手抹去了東北總督的設定,只設四省的省長,並在全國取消巡撫的銜職,改換省長制,並加大力度推行現代的政府體制。
除了雲貴和陝甘寧還保留總督制外,兩江、兩廣、湖廣、四川都已經很久沒有設總督了。
利用這樣的調整,胡楚元就將全國的權利集中在中央政府。
國內的陸軍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