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4/4 頁)
,特別是利用中德合作的廣闊空間,在經濟上實現轉型,德國依然還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
或許,德國人永遠就是德國人吧。
或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
在威廉二世訪華結束後,中德原本可能緩和的餘地也被威廉二世擠壓殆盡,世界局勢開始進一步的加劇,德國不顧國力繼續增建更大規模的主力戰列艦,逼迫英國同步增加戰列艦的規模,且是一直保持著德國的兩倍規模。
原本只打算集中資金強化海軍的俄國也被迫進入海軍競賽,法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也在這個惡性的迴圈中膨脹著。
不僅是海軍的競賽,陸軍也在大規模的競賽中,德國同時還要維持自己在機械化部隊上的優勢,這讓德國經濟漸漸不堪重負。
在這一團混亂中,孫綜源做為第三任內閣的外相開始巡訪歐洲,並在英國的協調下,和葡萄牙籤署了新的合作協議,向葡萄牙提供了一筆2。5億英鎊的國債,平緩了中葡兩國因為非洲問題而產生的各種衝突。
在此基礎上,中英兩國和西葡兩國就經濟合作達成全面的戰略合作計劃,中英兩國的資本開始更大規模的湧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在葡萄牙、西班牙投資整個現代工農業體系。
在孫綜源密集訪問歐洲的時候,胡楚元也親自前往德黑蘭訪問波斯。
波斯。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波斯才被改稱“伊朗“,現在則一直是波斯。
波斯是一個大的概念,包含了阿富汗、土庫曼、高加索,甚至還有奧斯曼帝國控制的部分割槽域,波斯現有的國王艾哈邁德.沙實際上就是土庫曼人。
現在還不能說是土庫曼人,因為土庫曼在現階段更屬於一個龐大的部族體系,當他們脫離伊朗自行發展,最終就可以成為獨立的土庫曼人。
德黑蘭。
在古波斯語中稱之為“山腳下”,它的崛起在某種程度還要感謝蒙古人,正是蒙古人摧毀附近的雷伊古城,分散逃離的人躲到了當時還是一個小鄉村的德黑蘭,這裡才逐漸取代雷伊成為絲綢之路的終點站。
現在,它的重新崛起要感謝回人,更要感謝胡楚元的阜康財團、中信銀行、富國重工、太古財團……中信社。
經過這麼多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