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3/4 頁)
重建,並行使向戰爭國賠償的義務。
德國、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包括荷蘭、英國、法國的國家重建貸款由美國支援,特別是在德國,而德國承擔的戰爭賠款也是最多的。
就德國的最終賠款問題,法國提出總額為187億英鎊,二十年還清,而法國在德國還清債務之前一直佔領薩爾煤礦區。
法國的一貫立場是要建立歐洲大陸霸權,永遠壓制德國。
英美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這個提議;暗中還是不太滿意,但對法國的要求也不太好反駁,反而是胡楚元明確反對。
按照胡楚元的提議,德國最終賠款總額不宜超過so七z英鎊,同時保留霍亨索倫家族對德意志王國的管制權。
除此之外,關於土耳其、東歐、巴爾幹地區,中國和英法兩國的分歧也非常明顯。
雙方雖然大致劃分了勢力範圍,但不可否認,英法美三國都不願意讓中國真的控制這些地區,英美就遠東戰爭條約結束,日本國家地位問題也進行了新的討論,分明是要重新利用日本牽制中國。
一系列的爭論中,布魯塞爾會議已經成了一個新的戰場。
整個會議從1917年3月一直開到了5月底,以中國為主體的亞洲陣營才和英法美陣營達成最終的一致,德國最終總賠款為72億英鎊,以德國財政年度收入的37%為償還款,無限期,年息3%,直至還清為止。
英法對中美兩國的債務轉讓給德國承擔,包含在72億英鎊的總賠償款中,最終計算結果,德國對華賠償總額為14億英鎊,具有優先賠償權,同時,中國又必須支出17億英鎊做為對德貸款,以確保德國能夠最終完成總賠款計劃。
在整個國際局勢,透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分別擺脫了中英兩國的保護權,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英國重新承認阿富汗王國為波斯的保護國,波斯成為,波斯聯合王國,擁有亞塞拜然、土庫曼、阿富汗三個自治邦,奧斯曼帝國則擁有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塞普勒斯、利比亞六個自治邦。
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喬治亞做為非伊斯蘭教國家,從兩個帝國中脫離,成為獨立國家,但在軍事和經濟上,仍然屬於中國、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王國的亞歐同盟。
烏克蘭、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維利亞、波斯尼亞同樣屬於亞歐同盟。
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屬於法國的歐洲大陸陣營,各國簽訂統一的互保協議,防止德國的崛起,以及對各國的威脅。
基本上,誰打下來的地區就屬於誰的陣營,誰負責在該地區駐兵和維持。
在非洲利益上,在中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堅持下,英國承,認埃及、蘇丹獨立,做為埃及獨立的基礎,在中國的堅持下,蘇伊士運河成為中英法埃四國監管,四國成立共同的運河管理公司經營運河。
奈及利亞、喀麥隆、貝南、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獅子山、剛果、赤道幾內亞、加彭、安哥拉、莫三比克、聖多美群島、科摩多群島、吉布提屬於中國海外省,其餘地區則基本被英法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世界範圍內的兩個大陣營就已經分裂開,美國雖然沒有得到多少殖民地利益,卻得到了其他列強不和美國競爭南美洲的承諾,同時,美國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之一。
做為對中國出兵攻打德國的承諾,英國原先同意將新加坡、馬來地、緬甸地區轉讓給中國,而中國將莫三比克轉讓給英國。
在兩大陣營開始分裂的情況下,英國最終反悔,只將新加坡地區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轉讓給中國。
在中東,中國佔據著面積最為龐大的阿聯酋(包含後來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巴林、卡達四個國家),英國維持在阿曼、葉門的宗主權。
英國同意印度國內的伊斯蘭地區分治,巴基斯坦、孟加拉分別獨立出來,但仍屬於大英帝國。
中英長期的合作基本到這一階段就走向了不可避免的分裂,英美成為新的同盟,法國在歐洲大陸試圖建立自己的體系,美國繼續推行“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的政策。
在非洲、亞洲的問題上,中英的衝突已經大於合作,在南美洲的問題上,中美的競爭也大於合作。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已經不再是英國的單極霸主世界,而是中英美法四大列強國,特別是在中英兩國經濟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