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第3/4 頁)
和拉丁美洲。
更何況非洲還有很多地區,因為長期戰亂,根本就沒有進行過科學系統的勘探。
而且,非洲雖然有沙漠,土地其實還是很肥沃的,只是很多都是無人開墾的荒地。
這裡的農業生產水平十分低下,完全是靠天吃飯,撒下種子就不管了。說非洲大部分地區還處在原始社會,也一點不為過。
如果非洲能夠大興水利,引進機械化農具和良種化肥這些農業技術,一定會成為世界糧倉。
其實,就算是以乾旱著稱的達爾富爾,地下水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只是一直沒有被人們有效地利用起來。
非洲的人民,坐擁這麼多沒有開發出來的資源寶山,卻只能白白忍受著乾旱和饑荒,怎不讓人惋惜?
如果這裡不再有戰亂,當地政府能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普及教育,再在人道衛生組織的幫助下,也應該是可以迅速發展起來,並最終消滅飢餓、貧窮和瘟疫的。
可惜,愚昧落後的意識、狹隘極端的仇恨,還有某些勢力的挑撥,讓這裡的人們始終不能擺脫戰亂之苦。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可惜,這兩個主題,哪一個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尤其是在非洲。
聯合國在2007年就向達爾富爾派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維和部隊,當時擬定的任務期限是12個月。
可是這個期限,每年都在延期,因為這裡的戰火一直沒有停息。而且直到現在,也看不到結束任務的希望。
蒲英算一算,自己這批維和人員來到達爾富爾,已經快七個月了,還有不到一個月就可以輪換回國了。
能夠回國和親人團聚,她當然非常高興,但是回看這片土地的苦難並沒有明顯改善,她又會為自己做得太少,而感到慚愧不安。
而且,畢竟在這裡待了這麼長時間。似乎對這片土地和人民也產生了感情,在快要離開的時候,竟然也有點留戀不捨了。
可能最捨不得的,還是在尼亞拉市sos國際兒童村的那些孤兒們了。
女兵們經常在休息日去看那裡的小孩,陪他們玩耍、遊戲、學習。給他們做中國餃子吃,孩子們都把女兵們叫做“中國媽媽”。
六一兒童節的那天,女兵們又去兒童村和孩子們玩了一天。
兒童村裡有一對的雙胞胎姐妹,今年應該滿八歲了。只是她們的父母早年死於戰火,所以兩姐妹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兒童村的“媽媽”就用六月一日作為了她倆的生日。
這兩姐妹在非洲孩子中是難得的文靜內向的性格,面板雖然黑。卻很光滑,也都有一雙大大的眼睛,特別討人喜歡。
李琪來之前就在un城的免稅店買了一塊粉紅的布料,給兩孩子做了兩條一模一樣的連衣裙。
也許是天氣太熱,兒童村裡不管男孩女孩都剃著光頭,不仔細看。常常一下子分不出他們的性別。不過,女孩子畢竟天*美,這雙胞胎姐妹倆穿上李琪給她們做的裙子,都喜歡得不得了。
李琪還覺得裙子有點肥了,要給她們改一改。兩個女孩卻怎麼也不肯脫下來了。
後來吹蠟燭、切蛋糕的時候,兩個女孩都主動地掰下自己那份蛋糕的一小塊,餵給李琪吃,還一人一下親李琪的臉。看得兒童村的“媽媽”都嫉妒地說,這兩孩子一貫內向,難得對人這麼親熱呢!
其實,蒲英也記得,最初來這兒童村的時候,別的孩子都能很快和女兵們打成一片,這兩姐妹卻總是安靜地坐在一角,用怯怯的眼神看著大家。
雖然她們不怎麼說話,但是從她們純真的眼神中,不難感到一種渴望——那是對愛的渴望,特別是母愛的渴望。
蒲英也很喜歡兩姐妹的漂亮乖巧,也抱過她們、親過她們,現在雖然是李琪得到了兩姐妹的回應,但蒲英的心裡同樣感到欣慰和喜悅。
她另外還有一件為李琪開心的事,那就是她和方處長終於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彆扭而生澀地談起了戀愛。
就在30日下暴雨那天晚上,方霖天藉著幫李琪修屋頂的機會,在她房間逗留了相當長的時間。
一開始,蒲英還不知道這事兒,還是和李琪同屋的黃韶容跑過來說,方處長今天有點反常。
蒲英這才反應過來了。她眼珠一轉,一聲令下,把所有女兵都悄悄地叫出了營房——免得她們在裡面不知道情況,打打鬧鬧的,會干擾那對還在彼此試探的大齡男女。
可是,女兵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