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第4/4 頁)
次訓練的失敗,很是打擊了陳然等女兵的信心。
孟志豪鼓勵她們,要想不失敗,就一定要摸清水流對定向潛游的影響。
於是陳然等人每次下水都在身上綁上浮球,水面上的人就根據浮球的軌跡繪出了她們的航跡圖,並記錄當時下潛的深度、執行的速度、偏航的角度。
三個月來。女兵們總共繪製了350幅航跡圖,這才終於完全掌握了暗流對潛游的影響。
蒲英等人來到三亞還不到一個月,主要訓練的是劃舟課目,在這個潛游上花的苦功夫。遠遠比不上陳然等人。
所以,這個專案的主力隊員,是陳然、姜美雲、楊雪冰、阿娜爾古麗。其中,主要負責破障的楊雪冰,是絕對的主力。
蒲英和李琪、黃韶容這一次就成為了觀眾,一起在岸上觀看海下攝影機傳回的比賽畫面。
為讓觀摩團的首長和觀眾們方便觀看賽事情況,組委會除了沿途安置了攝影機,還在隊員身上綁上有隊員姓名拼音縮寫的白色標識浮球。水下破壞目標則由黃色浮筒標示,破壞成功後就會露出水面。
已經出賽的幾支隊伍——海軍、g軍區、n軍區等隊,都表現得不錯。沒有什麼大的失誤,完成的時間也都不慢。
顯然,各支隊伍都對這個比賽做了充分的準備。
終於輪到c軍區二隊出場了。
四名女兵一身蛙人裝備,乘坐衝鋒舟來到了海上投放點。
“砰——!”綠色訊號彈劃破了海面的寧靜。
女兵們開啟氧氣瓶,一個漂亮的側後翻。齊刷刷地潛入大海,並駕乘水下執行器,向數百米外的滲透破壞點駛去。
這段滲透的時間,差不多要有十多分鐘。女兵們要按照裁判制定的路線,先行進到預潛線,然後下潛到規定水深,再透過一個曲折的500米通道。然後才能到達破壞區。
前面的都還好說,就是那500米通道處,是受暗流影響最大的區域。
陳然在這裡的行進速度明顯放緩,因為她要緊盯著水下執行器的定向表,不斷根據水流修正著自己的航向,引導整個隊伍的方向。
如果修正錯了。哪怕是隻偏差1度,也是十幾米的偏差。所以,作為隊長的陳然這時候不能不特別謹慎。
而她的搭檔——蒲英,這時候在觀眾席上,一會兒看看海面上的浮球。一會兒看看水下的畫面,兩隻手都緊緊地握成了拳頭,明顯比她自己參賽還要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