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1/4 頁)
這個公司掛著的標語也很有意思,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他的原話。但後面那個“要紮紮實實,不要沽名釣譽;要公正廉潔,不要身後罵名”的標語,他就覺得很新鮮,這是提醒那些幹部,踏踏實實工作啊。
朱鐵腕看到這句標語的時候,也是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我們的幹部,就應該這樣。
總設計師停下腳步:“這些標語,都很新鮮啊?”
李明德大聲回答:“這些都是我們公司所有人必須牢記心裡,並堅決遵守的,黨員模範要起帶頭作用!”
“你們現在不是私企嗎?還有黨支部?”總設計師好奇的問道。他可是瞭解過,很多私企,都不願意保留這些部門,尤其是那些港資、外資企業。
“我們是合資企業,公司有很多黨員,就保留了黨支部,事實上我們公司全力最大的部門,是工會。工會章程中有一條,如果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工人認為我不合格,那麼我就會被股東會罷免!”明德解釋道。
“工會可以罷免總經理?這倒是新鮮。這是誰想出來的?”
“我覺得總經理就該是能服眾,能帶領工人們奔向更好生活的人。這也是國外很多企業的成功經驗,我們借鑑一下。”如果真有三分之二的工人要罷免總經理,那說明這個總經理真是沒什麼威望,沒什麼能力,罷免也就罷免了,反正又罷免不了他這個大股東。
站在總設計師身邊的朱鐵腕則饒有興致的看著馮宇,這個小夥子,如此年輕,居然做出這麼大的事業,難得的是還很有想法,後生可畏啊。
從這個車間視察完畢,總設計師又興致勃勃的前往摩托車分廠。
到了這邊,總設計師看到一輛輛嶄新的摩托車組裝完成,每一輛都有人在除錯,每輛車最少要過兩個人的手,甚至認真的檢查每一個螺絲是否上好了。工人工作認真、仔細,他很滿意。
“你們摩托車的生產線,也是從前蘇聯引進的?”
“是的,但經過了我們的改進,更加適合我們國人。我們也出口了一點到俄羅斯,明年我們計劃,摩托車會出口到臺灣。”
總設計師感興趣地問道:“我們的摩托車,已經比臺灣的更好了嗎?”臺灣的摩托車發展,可是比國內早多了。
“在減震、車燈、外觀等方面,我們確實是比臺灣的更好,但在省油、輕便等方面,還是臺灣的領先一些,我們也正在研發小排量的輕型摩托車。”馮宇解釋道。
“嗯,不錯不錯。”總設計師滿意的點點頭。
具體哪裡不錯,他也沒說。
在摩托車分廠視察完畢,總設計師又要去汽車分廠看看。
省裡領導和隨行的人員都勸他,時候不早了,是不是休息一下,下午再看。
總設計師卻堅定的擺擺手:“沒事,我要看看,我們華夏這個最大的民營汽車生產企業,造出了什麼樣的車!”
省裡領導看到總設計師如此堅持,內心也有些高興。當初讓市裡給一些政策,幫著跑批文,將汽車專案落戶,看來是做對了!
“小馮,上我們的車,擠一擠。”總設計師衝著馮宇招招手。
嘎?跟總設計師坐在一起?
汽車裡,馮宇走在後排的中間,雙手加在雙腿中間,縮著膀子,生怕擠到了總設計師。嗯,好像擠到了省1號也不太好。
“小馮,我前段時間,看到《人民日報》上有一篇文章,上面說搞合資車,是飲鴆止渴。這一點,你有什麼看法?”
馮宇腦袋上的汗唰的一下就下來了。
我哪兒知道那個執筆的,會把這句話也寫上去啊。合資車,可是總設計師提出來的,解決華夏汽車工業落後的辦法。可這個辦法,被那篇文章給否了不說,甚至還批評了!
這總設計師,不是要找我秋後算賬吧?
不過也不對啊,要真是秋後算賬,怎麼會來機械公司視察?應該是真心想聽聽我的話。
“那篇文章上面的很多觀點,就是我提出來的。如果是在前幾年,那麼合資看起來是提升我們汽車工業技術的最快方法,大家都會走這條路,但那是迫於無奈,實際上合資確實是弊大於利!一輛車,為什麼售價跟成本相差很大,這裡面最值錢的,就是其中的技術。我們國家有很多工業人才,但因為我們起點太低,資金又緊張,導致我們很難快速發展起來。採用合資方式,可以最快速的得到我們沒有的技術,但合作的時間太長了,這樣長久之後,我們的技術,依然會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落後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