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4/4 頁)
,王雪這幾天也一直都在扮演這個角色,顯然很明白即便這件事情很大,但也不會牽連到院落中的人,頂多也就是禮貌的問問話。
與此同時,靈隱縣的荒原外,一輛馬車疾馳而行,同時也有一隻巨鷹落在了車廂上。
坐在車廂中的馮釗感覺到了有鷹降落,然後開啟了天窗,準備取下信,卻愕然發現居然有三封信。
他在趕路之前,只寫了兩封,一封是浮屠寺,一封是邊軍。
然而為何又會三封信?
拿出信件,第一封果然來自浮屠寺,開啟紙張後,紙張上出現了極為潦草的字跡,只有短短四字,‘遵守唐律’。
作風一向極其霸道的浮屠寺發出這個四個字值得深思,馮釗立刻輕聲說:“慢些。”
馬伕有些不明所以,先前的三天之中他被催促了無數次,眼看目的地即將抵達,為何要慢些?
不過這種情緒只出現了短短的剎那之間,馬伕便拉緊了韁繩,兩匹馬兒噴著白氣,蹄聲漸碎。
車廂中的馮釗開啟了第二封信,這封信來自邊軍,仍然是四字‘遵守唐律’這更加值得人深思,因為他便是從邊軍出來的,他深知邊軍的護短程度,更明確的知道李毅的護短程度。
第三封信來自青州,信封漆黑,開啟後拿出紙張,馮釗看到了很久不曾見過的標誌,信中未寫一字,在加上前面兩封信,他便明白瞭如何去做。
可即便明白了又如何?
馮釗再次道:“慢些。”馬伕勒馬,索性停在了荒原之上。
馮釗想著著三封信,想著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各種牽扯,冷汗不由自主的侵透了他華貴的衣料。
馬伕不知道這些事情,他的任務只是帶著自家大人抵達靈隱縣,既然大人現在不想去,他便要做一些分內的事情,比如餵馬。
在馬伕餵馬的過程中,馮釗有了自己的抉擇,他將三封信悉數燒燬,然後道:“走吧。”
馬喂到一半,馬伕悻悻的收起了草,然後坐到了馬車上,大喝一聲:“駕。”
…………
…………
沒有人知道刺史馮釗在看完那三封信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在他來到靈隱縣之後,他也並沒有第一時間趕去張家肉鋪,而是到了縣衙,將大門關上,只留下了王雪與李仁義。
王雪和李仁義有些不解,但在大門關閉後便明白了馮釗的意圖。
如果,浮屠寺和邊軍的態度很強硬,馮釗要做的事情很簡單,一定是照例問話,然後放人。
實際上,如果浮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