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第1/4 頁)
“好了,言歸正傳!雷林,我現在就傳授你這神魂觀想之法。首先,我先傳授你一些基本知識……”
“這一個完整的人,大體可由身體和靈魂組成。在我等修煉的陽神之道看來,這身體不過是個容器,一具沒太大用處的皮囊而已!唯有這靈魂存在無限可能,而若是靈魂不滅的話,我等也就能永生!”
唯有這靈魂存在無限可能,靈魂不滅,就能永生!
雷林吃了一驚,只感覺這句話無比霸氣,極為震懾他的心神。
一時間,雷林對於申通所修煉的魔道厭惡感減輕了許多,而是更多地湧起了好奇,只感覺眼前忽然開啟了一所窗戶,那窗戶之中,竟是前所未見的風景!
好奇興奮之下,雷林悄然聚精會神,仔細聽申通講吓去。
第二百八十二章亂劍穿心觀
第二百八十二章亂劍穿心觀
“修煉神魂之道,極為簡單,且不需要修煉五行之道一般,要煉化五行的天地靈物,修煉進展極快,易於速成。雖然如此說法,但人之靈魂是極為脆弱之物,極易受到外物干擾,一不留神,就是走火入魔的下場。有利也有弊吧,修煉神魂之道,相比五行之道,會更加的危險。”
“人之靈魂,若不經過鍛鍊,一旦出竅,稍微不對,就如那微弱燭光,一陣清風就能將它吹滅。因此,在靈魂出鞘之前,應該先鍛鍊自身神魂。鍛鍊神魂之法,稱之為‘觀想’。”
“陽神之道創始祖師洪易原本也是出身五行之道的元修,某日,他小寐之時,夢見了漫天蝴蝶。夢中的世界,那蝴蝶栩栩如生,那風景沒有半分虛假,完全如同一個真實的世界。”
“洪易醒來之後,忽然惆悵不解。其師詢問,他說出自己的疑惑,究竟是他夢見了這蝴蝶,還是這蝴蝶夢見了他呢?此外,那夢中世界如此真實,完全和真實世界沒有區別,那麼,究竟這個現實世界會不會也是一場夢境呢?”
“洪易如此疑問,其師也難以解答,後來,洪易始終想不通這其中的疑惑,遂出走石門,遍行天下,試圖找到這些疑惑的答案。”
“百年之後,洪易於菩提樹下得道,而五行之道的始祖孔孟老人當年也是在那菩提樹下得道,創出五行之道的。故這菩提樹是我等修士心目中的聖樹……”
這申通倒是不慌不忙,竟還講起了昔日魔道的起源故事。和魔道始主洪易的故事。不過雷林卻也聽得津津有味。差點停下了手中的筆。露出了假裝翻譯的馬腳。
“又是百年之後,洪易手下聚集了不少信徒,他手下修煉‘陽神之道’的修士越來越多,竟漸漸有和五行之道抗衡的趨勢。孔孟老人卻是個心胸寬廣的聖人,他對此並無不滿,忙力邀洪易於天山菩提樹之下論道。”
“那一日,洪易如約而至,而孔孟老人已經等待多時。天山菩提樹之外。百丈的地方,就被聞訊前來聞聽講道的修士圍了個水洩不通。”
‘洪易和孔孟老人先敘了話,隨後開始論道,各自解說自身之道。而周圍圍觀的修士,既然有修煉陽神之道之人;也有修煉五行之道之人。他們心頭多有疑惑,於是趁此機會,將心中疑惑問於洪易和孔孟老人。洪易和孔孟老人一一作答,指點迷津。”
“僅僅是隨意指點,這些修士多年疑惑就一朝得解,紛紛喜不自禁。虔誠拜謝。後來,這些修士中。竟然出了不少陽神之道和五行之道的大能,其中不少更是開啟了屹立萬年的大門派勢力。”
“洪易和孔孟老人論道,講到中途,孔孟老人忽然指著菩提樹上的葉子,說道,‘它在,我亦在。’洪易卻是笑著搖搖頭道,‘我在,故它在。’孔孟老人又道,‘我不在,它亦在。’洪易又笑道,‘我不在,它亦不在!二人講到這裡,都是停了下來,互相注視著,笑而不語。”
“良久,孔孟老人忽然又道,‘何以見得?’洪易沒有答話,而是朝著孔孟老人指著的葉子一指。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洪易一指之後,樹上那片樹葉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而孔孟老人注視著那片消失了葉子的空間,久久之後,捋須大笑起來,只向洪易說道,‘多謝!多謝!’。又大笑三聲,孔孟老人忽然在眾人面前,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去向!”
“洪易也注視著孔孟老人消失的地方,良久也是笑道,‘我亦多謝你!’話一說完,洪易竟如那孔孟老人一般,瞬間活生生地在眾人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一次天山論道之後,卻是謠言四起,徹底引發了陽神之道的修士和五行之道的修士之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