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1/4 頁)
這呂正心,不殺不行。
才這麼短時間,就籠絡了軍心,而且還和永樂城的朝臣如此不清不楚,即使他現在還不想叛變,可真等到他叛變的那一天,只怕就來不及了。
毫無疑問,這就是傳說中的“捧殺”。而那些上表的朝臣之所以會要求釋放呂正心,一部分是真正出於公心,可更大的部分,卻還是因為收受了武國人或者說是李錯的大量賄賂,以及城破後不殺的承諾。
眼見武國勢大,早已懷有二心與武國眉來眼去的明國大臣,絕對不在少數。
而北方軍心不穩甚至要進永樂城為統帥求情的訊息,自然就是李錯派人放出的流言。
呂正心利用蕭逸飛之死的疑點降低了武國軍隊計程車氣,延緩了對方的進攻;李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過他這次要的是呂正心的命。
毫無疑問,呂正心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可惜他不是一個老辣的政治家。他的死完全可以說是由於其稚嫩的政治嗅覺所導致,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於李錯的不斷落井下石。
很快在北方的明國軍中,出現了另外一種訊息,那就是呂正心要被明王處死。
呂正心因為連打勝仗,在軍中威望極高,加上教導員制度,更是讓他在士兵心中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現在他就要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明軍數十萬將士,無不群情激奮。
而這時李錯又給了他們一個好的動機。
“一支數千人的武國軍隊,正翻山越嶺,透過小路奇襲永樂城。”
對於這個訊息,任何有點常識的人都會嗤之以鼻,數千人襲擊永樂城,除了一頭碰死在城牆之下,根本沒有其他出路。
但明軍考慮的不是其中的合理性,他們需要的只不過就是一個藉口,一個能讓他們回到永樂城的藉口。
於是五萬北方明軍不顧清醒者的勸阻,毅然決然快馬馳向永樂城。他們相信,大王會考慮自己的意見,或者說就是迫於自己的壓力,釋放有功無過的統帥。
這一舉動,徹底葬送了呂正心所有的生路。
到了這個時候,沒有一個大王會不殺獲得士兵擁戴超過自己的臣子。
(感謝書友“悠悠的風”再次投出的5朵紅花,謝謝您的支援!)
第三百六十五章 陰影
新紀元一零二七年四月一日,呂正心被明王在大牢中殺害,對外則是宣稱因病暴斃,終年二十九歲。
呂正心直到死前,都沒有能真正見到明王獲得一個平等解釋的機會,據說死前他將自己在牢中辛苦寫成的“平敵策十三策”全部燒燬,並且對來行刑的監察廳官員說:“我死之後,李錯再無顧忌,大軍指日南下,明國亡之不遠,你們可將我的雙眼挖下嵌入城牆之中,讓我看著武軍如何攻破這永樂城。”說完又仰天嘆息道:“滿腔熱血,無人識得,報國無門,報國無門,報國無門!”
在呂正心死後,那五萬明軍也被二十萬禁軍包圍,凡事參與此事帶頭並且沒有貴族身份的,全部砍頭;擁有貴族身份的,則被貶為平民。因此事而被牽連的明國軍官也足足有數千人之多。
見到明王如此配合,李錯當然也不會再有絲毫客氣。那邊武王還在整肅自己的軍隊,這邊李錯已經大舉進攻了。
對於這場戰鬥,他已經準備了多時,只是一個號令,三十萬大軍便在同一天悍然南下,如狂濤巨浪般猛撲呂正心嘔心瀝血打造的明國北部防線。
如果呂正心還在,這三十萬軍隊雖然來勢洶洶,可最多如海浪衝擊磐石般濺起滔天“血”花,而達不到多大的效果。
可惜最堅固的防線,不在於天時,也不在於地利,而在於人心。
呂正心被不明不白的殺害,深受他恩惠的明軍戰士無不憋著一股怨氣,而在遭受大難的時候,這股怨氣則化身成為了兩種表現。
一種是對為了完成呂正心的遺願,不讓他的心血完全付諸流水,因此拼死抵抗。
另一種是內心充斥著對明王殺害忠臣良將的不滿。見到武軍殺來,他們幾乎都是賭氣的念頭:“你殺害了呂監軍,現在就讓你後悔。”於是普一接觸武軍,他們就很快退了下來,不肯出力死戰。
第一種人少,第二種人多。
於是北方防線的結局,已經註定悲劇。
不足七天,之前還看上去固若金湯、宣稱將可以帶給明國三十年和平的北方防線,就如同重壓之下的雞蛋般轟然碎裂,二十幾萬明軍被打的丟盔卸甲,潰不成軍,一路悶逃進了永和城,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