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上下牙齒不停地打架,再也說不出話來。
姜娘娘開始認為自己的方案滴水不漏,沒想到事情的發展卻急轉直下。於是,她又輕輕地乾咳了兩聲。
事情的發展都在太子龍靜宇的預料之中,他清楚的知道:姜娘娘那輕到不被人注意的兩聲乾咳,是某種暗示。她的暗示既然發出,如果自己沒有估計錯的話,就應該有另一個人來代替魏士其了。
果真不出龍靜宇所料,隨著姜娘娘兩聲輕微的乾咳結束,右丞相文吉明站到了大堂的中央。
在朝堂上,可以站著說話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左丞相吳天師,一個是右丞相文吉明。
文吉明丞相上來便單刀直入:“焦大人,我認為你是用了過激的詞語。我們先撇開‘廢除’這個過激的詞,為我們這個國家想一想:一個國家的國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所以,我認為魏士其大人的出發點並沒有錯。作為一個臣子,不要把別人想得太壞,否則,拿朝廷俸祿;不為朝廷辦事的人,倒成了值得讚許的大忠臣了。”
太傅焦成仁面對著地位遠在自己之上,在所有詞語都無懈可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右丞相面前,也不由得放起汗來,不知說什麼是好。
左丞相吳天師在上朝的路上,聽太傅焦成仁說今天的早朝不像是為了慶祝青龍降臨,開始還認為他是杞人憂天。沒想到事情的發展,正如焦成仁所說的那樣,真的不是為了慶祝什麼。慶祝只是個戲臺報幕,而大戲的主要內容卻是要廢除太子。
以前,吳天師認為:在國內國外的大事之中,如果沒有右丞相文吉明這樣能說會道的人還真不行。於是,平時兩人還能夠和睦相處。不過,今天文吉明雖然說得天衣無縫,但他總覺得不是滋味,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再不出面,那廢除太子就要變得既成現實。
在冷場了一會兒之後,左丞相吳天師也來到了大堂中央。他針鋒相對的說道:“文大人,我也想知道,你到底是想廢除太子呢,還是不廢除呢?”
其實提出“廢除”太子,實際是一個不光彩的事情,而焦成仁和吳天師卻偏把他們這個“不光彩”的詞拿出來曬。文吉明心想:如果要把“廢除”這個詞一直曬下去的話,那肯定是對自己不利的。因此,他一時感到很傷腦筋。
不過,文丞相畢竟是文丞相,他知道正面相拼不利的話,那麼,迂迴作戰就是最佳的方案。想到這裡,他抱拳面向左丞相吳天師作了個揖,然後說道:“吳大人,我想向你請教:在我們的面前有一條河,而我們要過河,過河的唯一工具是要有一條大船。現在有兩條大船,一條大船漏了,而另一條卻是好的。請問吳丞相,我們是用這條漏的大船呢?還是那條好的大船呢?”
吳天師本想說:你不要轉彎抹角了,你說你到底打算廢除太子還是不廢除太子?可是,見到右丞相又是作揖又是請教,如果自己再去重複那句話,就顯得自己太沒水平了。於是,他就接著文吉明的話頭說道:“當然是用那條好的!”
文吉明聽了很高興:“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太子仁德和智慧吧!去年,就是在這個朝堂上,焦大人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太子的故事。有一天,太子在讀書的時間去練習騎馬,焦大人見了,不高興的問:‘你為什麼不去讀書呀?’太子回答說:‘您教的那些我都會了,唯有騎馬還不熟練’。焦大人心想:昨天才教的就會了?那麼,你把我昨天教的‘屈原的《九歌?國殤》背一遍吧’,太子一邊翻身上馬,一邊流利的把它背了出來。聽完焦大人講這件事之後,當時,滿朝文武無不吃驚。從各個方面看,太子如果身體不是這樣弱的話,那確實是一個好的太子。”
右丞相文吉明說到這裡,知道自己已經控制了局勢,心裡不免有些興奮。
******
謝謝閱讀!大量存稿,確保每天早八點晚八點兩次更新,懇請推薦與收藏。
第六章 廷辯(二)
吳天師聽了文吉明的話之後,仍然是一頭露水:“文大人說得好,既然這樣,我們今後都要自覺地維護太子的地位才是,而不是去打什麼廢除太子的歪主意了!”
文吉明正當得意之時,沒想到這個平時不大動腦子的左丞相,這時卻撂出這樣一句頗有份量的話來。;不過,他歷來認為:朝堂如同戰場,必須牢牢的掌握主動權,不然的話,就會形成“兵敗如山倒”之勢。
他想到這裡,便不失時機的說道:“我們這些作臣子的,必須以維護國家利益為重。一切與國家利益相牴觸的,那就只能丟卒保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