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頁)
謝相公來扛嗎?”
謝慕華冷笑一聲:“該怎麼做,我自有打算,輪不到你在這兒指手畫腳。”
彌德超被謝慕華氣得臉色一陣紅一陣白,但是在西北,又不敢和最高軍事長官鬧翻,不然的話,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只得悻悻的說道:“聖旨我已經宣讀了,謝相公自己看著辦好了。”說罷,拂袖而去,自有原州的官員帶著他去休息去了。
謝慕華長嘆一聲,回首看著部將們,只見大家的臉色都頗為難看,不由得又是一聲嘆息。原來這聖旨說的是三條命令,便是要謝慕華在西北速戰速決,將李繼遷的叛變平息之後,將西北禁軍交給潘美,一同從雁門關北上。這也就罷了,之後的命令就讓謝慕華在西北這麼久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了。
這第二條命令是要從陝北至甘肅的幾百裡不毛之地,即賀蘭山下的清遠軍城,開墾水田,透過從事大生產基本實現本地駐軍的自給自足。如果這個規劃藍圖能夠實現,清遠軍城就會成為聯絡懷州與靈州的重要紐帶與戰略據點,有助大宋對靈州的控制。可是清遠軍城沒有水,還是鹽鹼地。這就需要從西北發動大量人手,從數百里之外拉來清水,並且要植樹造林,開墾田地。這絕對是那些坐在廟堂裡的老夫子們一拍腦門想出來的鬼主意。陝北翰海本是鹽鹼地,樹一種下去就枯死了。屯田工程更是浩大,短時間之內都無法見效,只能苦了老百姓。到時候弄得天怒人怨,費力不討好。
而,第三條命令更是離譜,謝慕華當初提出的對党項人實行經濟上的封鎖。如今,趙德昭和他的大臣們把這條計策給升級了。採用酷刑對付敢於實行邊境貿易的邊民。一直以來,党項不事農業生產,用青白鹽從漢人手中換得糧食,漢人以糧食換得物美價廉的青白鹽,雙方皆大歡喜。如今禁止邊境貿易,違法者判處死刑。趙德昭以為,陝西不從党項進口青白鹽,不出口他們生活必須的糧食,李繼遷就會走向窮途末路,此招可謂不戰而屈。此外,大宋召募商人販運山西安邑、解縣的池鹽至陝北,既可解決邊民的吃鹽問題,還可增創稅收,可謂一舉兩得。
但是熟悉西北形勢的諸將都明白,這兩條命令要是真的執行下去,到時候就是把本來都臣服大宋的党項人也給逼反。謝慕華是真的很想問問趙德昭,你到底在急什麼?遼國這一次雖然有內亂的跡象,但是絕對不會發展成大規模的內戰。楚王耶律清的智商和蕭燕燕、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人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從歷史上也可以看得出來,蕭燕燕根本就沒有耗費太多的力氣,就穩固了耶律賢死後的遼國政治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非要貿然對遼國出兵,根本是沒有好處的事。
“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就表示他越缺少什麼啊!”謝慕華感嘆道。趙德昭卻的是武功,他的父親滅國無數,就算是趙光義也有平定北漢的壯舉。趙德昭即位以來,只能對那些老百姓都看不上眼的交趾、大理、高句麗小打小鬧,真正的大敵還是契丹。只有擊敗了契丹,才能表示趙德昭在武功上追上並超越了自己的父輩。說不定將來的廟號還能寫個宋武宗呢!
“相公,你看這要怎麼辦?”楊延彬湊過來問道。
謝慕華舒展眉頭,微笑道:“皇命不可違,咱們照辦!”
諸將雖然心中有些不滿,但是謝慕華說得對,皇命不可違,只能照辦。勞民傷財是沒辦法了。只希望能儘量為老百姓減少一些損失好了。
暫且不提那些在府衙裡議論紛紛的諸將,謝慕華來到後堂,便見到蕭月影笑呵呵的坐在紅木雕花椅子上,正看著自己。謝慕華笑道:“你偷聽了半天,可都聽見了?”
蕭月影點點頭,動作優雅的就像是一隻高貴的天鵝:“聽見了。謝相公的腦袋現在只怕得有常人兩個大了吧?你們宋人果然想法多,區區一個西北之地,按照謝相公之前的辦法,不斷分化,不斷將党項人迫出來作戰,假以時日,那些沒有根基的党項人,拖都被謝相公你給拖死了。現在可好,你們的朝廷要速戰速決,要採用雷霆高壓的手段。看起來是雷厲風行了,要不了多久,就看西北出亂子吧!”
“你也看出來了?”謝慕華懶洋洋的靠在書案上,隨手將桌子上的毛筆拿起一支,就像當年唸書的時候一樣,在手上像轉風車一樣的轉著。隨口說道:“不過我也沒有辦法,你看,我知道兵出雁門關也沒什麼作用,我不支援出兵遼國。以蕭燕燕的智慧,既然敢於動手削藩,又怎麼會不防著大宋?其實出兵幽燕倒是好棋,只不過要是李繼隆出兵幽燕,那我就麻煩了。而且他也未必就能打下來幽州。雁門關這一次,只不過是白白出兵而已,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