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宣誓:第一,在恢復我們民族的光榮的時候決不屈服於任何力量;第二,我們保
證;我們現在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努力地求得歐洲各國的諒解,特別是同我們的西方鄰邦的
諒解我們在歐洲沒有領土要求!德國將永遠不會破壞和平!〃600名議員像機器
人一樣倏地站起來,右臂向上伸出,作納粹式敬禮,高呼〃萬歲〃。
希特勒這一冒險行動,震驚了部分德國軍官。陸軍首領勃洛姆堡在約德爾和大多數最高
級軍官的支援下,要求撤回已經越過萊茵河的三個營。正如約德爾在紐倫堡作證時所說:
“從我們當時處境來說,法國的掩護部隊本來是可以把我們打的落花流水的。〃希特勒拒絕
了勃洛姆堡元帥的請求,正是由於希特勒沉得住氣,才挽救了局面,而且使勉強從命的將領
們感到奇怪的是,還帶來成功。希特勒私下對譯員保羅·施密特說:“在進軍萊茵蘭以後的
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如果當時法國人也開進萊茵蘭,我們就只好夾著
尾巴撤退,因為我們手中可資利用的那點點軍事力量,即使是用來稍做抵抗,也是完全不夠
的。”
希特勒相信法國人不會進軍,所以斷然拒絕了態度動搖的國防軍總司令部一切撤退建
議,並稱勃洛姆堡的撤退建議完全是一種膽怯行為。只要提起萊茵蘭奇襲事件,希特勒就會
狂妄地說:“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當德國的領導人,會發生什麼情況!隨便你們說誰,他
都會嚇破膽的。我不得不說謊,但是我的不可動搖的頑強和驚人的沉著,挽救了我們。”
這話不錯,不過還必須說,他還得到了法國人和英國的幫助。法國外長皮埃爾·艾蒂
安·佛蘭亭3月11日飛往倫敦,請求不列顛政府支援法蘭西在萊茵蘭採取軍事上的對抗行
動。他的請求沒有生效,英國人不願冒引起戰爭的危險,雖然盟國對德國佔有壓倒的優勢。
在他們認為,〃德國人終究不過是進入他們自己的後院而已。〃正是由於這位進入後院的家賊
的一把大火,差一點把不列顛島燒個精光。然而根據洛迦諾公約的規定,法國是有權對德軍
進入這個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的,而且根據這個條約,英國是有義務以他自己的武裝部隊
來支援法國的。
希特勒在萊茵蘭的冒險成功給他帶來了勝利,其後果之驚人和重要,令人始料未及。這
個勝利促使他的聲望和權力大大提高,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鞏固了他凌駕於將領們之上的
地位。這個勝利告訴將領們,在對外關係甚至軍事問題上,希特勒的判斷要比他們高明得
多,堅定得很。他們曾經擔心法國會作戰;希特勒則斷定他們不會出兵。事實結果也是,對
萊茵蘭的佔領,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軍事行動,可歐洲各國卻嚇破了膽,改變了戰略形勢,
造成無可挽回的被動局面。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的軍事會議上,傳達了他要用武力吞併奧地利和
捷克斯洛伐克的決心。並命令最高統帥部和外交部具體謀劃進攻的日期和準備工作。要他們
必須在1938年以前,最遲到1943年以前準備就緒。勃洛姆堡元帥、陸軍司令弗立契
將軍、外交部長牛賴特和經濟部長沙赫特博士,在希特勒分析當前德國的情況時指出,國防
軍戰爭潛力極其不足,特別是彈藥的短缺經濟實力不強。他們當面反對了希特勒,並衷告
他,可是希特勒卻剷除了〃障礙〃,將20多名高階將領勒令退休,另外還有44名指揮官,
被認為對納粹主義不夠熱心而調到低階崗位。這以後希特勒自己接管了國防軍的最高指揮
權,當上了〃最高司令〃,並取消原來的戰爭部,新設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陸海空三軍都
隸屬其下,由希特勒直接指揮。軍、政大權在握更加助長他的法西斯侵略野心,並把侵略擴
張的矛頭直接指向希特勒的祖國——奧地利。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第一章裡寫道,奧地利和德國重新結合是〃我們一輩子用各種方
法來實現的任務〃。納粹執政後便批准設立了一個由幾千人組成的奧地利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