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2/4 頁)
比過去大。正面進攻的時期過去了。現代化步兵
的武器是致命的,正面進攻不合時宜了。只有平庸的指揮官才會那麼幹,優秀的指揮官打仗
是不會招致重大的損失的。〃麥克阿瑟這位陸軍上將的話明顯地含有影射海軍上將尼米茲的
成份,但尼米茲卻沒有理會。羅斯福總統聽完默默地點了點頭,並沒有給以肯定的回答,但
麥克阿瑟已經知道他的建議將被採納。
日、美雙方所以都把菲律賓作為重要軍事基地,主要是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菲律
賓群島有7000多個島嶼組成,離亞洲大陸約500海里,在臺灣以南230海里。它從
棉蘭老島起向北延伸,透過薩揚列最大最重要的島嶼呂宋,共長1150英里,其中棉蘭老
島和呂宋島佔陸地總面積為23F以上。萊特是菲律賓群島的心臟,他的海灣寬廣,是招引
海上進攻的好地方。特別重要的是,菲律賓是防衛日本本土的最重要的屏障。
日本發動珍珠港偷襲的同時,也向菲律賓襲擊,在此之前菲律賓一直是美軍在亞洲的重
要軍事基地之一。日本法西斯要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菲律賓就是其重要的戰略目標
之一。
1941年12月8日,在菲律賓的日軍,按照片大本營的命令向馬尼拉進軍。那時,
本間將軍離馬尼拉只有60至70英里。日軍初期的作戰命令是佔領首都馬尼拉和南部大島
棉蘭老的政治軍事中心達沃。馬尼拉是美軍在遠東最大的海軍基地。此次負責進攻的部隊為
第11航空部隊和菲律賓作戰部隊,該部下轄:陸軍第14軍、第5飛行集團、海軍第3艦
隊。
駐守菲律賓群島的美軍有19000餘人,由麥克阿瑟上將指揮;菲律賓國內部隊有1
12000人,這是些裝備不全,訓練很差的部隊;另還有飛機200架;一支美國在亞洲
的小艦隊。
從1941年12月8日的戰鬥開始,日軍飛機連續幾天對馬尼拉附近的美空軍基地進
行猛烈的轟炸,使麥克阿瑟的空軍幾乎被毀。不久,日軍就在呂宋北部的阿帕裡登陸,其他
區域的登陸相繼進行。美軍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損失慘重,開始節節敗退。
1942年1月2日,馬尼拉被日軍攻陷。至此,雙方由於種種原因進入了僵持階段。
為了打破僵局,3月間,日本大本營向菲律賓派了2個步兵師團和2個炮兵團。隨後,日軍
立即投入新的攻勢。
但美軍的司令官麥克阿瑟上將卻在這緊要關頭,離開菲律賓戰場,到澳大利亞去擔任所
謂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的臨陣脫逃,使許多將士感到司令拋
棄了他。因為以上原因,所以麥克阿瑟上將現在主張先攻打菲律賓。
4月9日,呂宋部隊司令愛德華·金少將率部76000名美軍和菲律賓軍投降。到5
月8日,日軍完全佔領菲律賓。至此,菲律賓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入了艱苦的抗戰階
段。
如今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失去主動權,麥克阿瑟怎可放過這個機會,來報當年之辱。雖
然麥克阿瑟是個十足的軍事權力狂,但他卻不失為一個有眼力的軍事戰略家。因為只有他看
到了菲律賓的重要性。在菲律賓群島的東北相距2000英里的地方,就是發動太平洋戰爭
的日本國的本土,從它的正北向西南,依次是中國、印度支那、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荷
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正處於這條〃弧形戰線〃的東面中央,只要佔領這個地方,就可以以此
為跳板,把海上的攻勢和亞洲大陸的反攻結合起來,並切斷日本本土同東南亞的海上運輸線。
到1944年夏秋時,美軍在太平洋上由尼米茲上將率領的太平洋艦隊突破了日本防禦
圈的重要海空基地馬里亞納群島之後,又攻佔了帛琉群島。而在西太平洋上由麥克阿瑟將軍
指揮的部隊,則越過了臘包爾,相繼攻佔了新幾內亞北海岸的荷蘭蒂亞和比阿群島等地,並
在摩羅泰島一舉登陸。至此,太平洋上的兩個車輪已經匯合。
羅斯福回到白宮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