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危急起來
就在這時,南方傳來了號角聲響,一聲接著一聲,嘹亮的號角聲在遠方迴盪,這是守衛敦煌豆盧軍殺回來了。
遠處出現了大隊士兵,旌旗招展,長矛如林,黑壓壓的軍隊鋪蓋在城外的戈壁灘上,城頭上的敦煌子弟頓時一片歡呼,所有人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李無虧仰天慟哭,“我們援軍終於來了!”
但就在這時,一支狼牙箭閃電般射來,正中刺史李無虧的胸膛。
隨著李無虧緩緩倒下,所有子弟兵憤怒了,他們不顧一切,向衝上城的三百突厥士兵殺去。
在城外,兩千突厥騎兵也發動了攻勢,向剛剛趕來的近五千豆盧軍殺去,李臻一馬當先,吶喊著揮矛迎戰上去。
。。。。。。。。
五千突厥騎兵的偷襲終於在敦煌軍民的殊死反抗中失敗了,兩千餘名突厥殘軍在萬夫長的率領下向北撤退,戰爭終於離開了敦煌。
這一戰敦煌軍民也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豆盧軍陣亡近半,而守城的敦煌子弟更是戰死了三千餘人,五百州兵幾乎全部陣亡,索知平身受重傷,刺史李無虧也不幸戰死。
家家戶戶哭聲一片,李臻渾身是血,他牽著戰馬疲憊地走進了敦煌城,看著幾名士兵抬著一隻擔架從城頭上走下。
他認出了擔架上的人,竟然是刺史李無虧,李臻連忙奔上前,急問道:“他怎麼樣?”
兩名士兵搖搖頭,表示重傷難治了,這時李無虧還沒有斷氣,李臻連忙握住他手,大喊道:“使君,是我!我把軍隊找回來了!”
淚水撲簌簌從他臉上滾落,李無虧慢慢睜開眼睛,對李臻露出一絲笑容,那笑容裡充滿了讚許,隨即他手一鬆,閉目而逝。
李臻撲在李無虧的屍體上,失聲慟哭起來,這時,李泉奔跑過來,哭著拉住了弟弟,姐弟二人生死重逢,抱頭痛哭。
。。。。。。。
戰爭給敦煌帶來的創傷難以抹平,兩個月後,當王孝傑在青海湖邊大敗吐蕃和突厥聯軍的訊息傳來,也難以讓敦煌人歡呼雀躍。
每個人都在默默地治療戰爭的創傷,就敦煌保衛戰結束兩月後,朝廷下旨,追封戰死的李無虧為太中大夫,進爵長城縣開國公,以對他率軍民死守敦煌的表彰,同時朝廷免沙州稅賦三年,以示嘉獎。
此時豆盧軍的兵力已補充增加到五千人,敦煌基本上已經安全了,可就在這時,敦煌開始出現了遷移潮,很多人家都難以醫治兒子戰死的內心創傷,舉家離開了敦煌,遷到離中原更近一點的甘州和涼州。
商人也紛紛關閉店鋪南遷,畢竟商人對戰爭最為敏感,戰爭結束後,敦煌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多商隊都暫時不走絲綢之路南線了。
李臻家中也面臨選擇,李泉決定全家東遷去洛陽,她已經把土地賣了,手中攢了一千三百貫錢,全部換成了粟特金幣。
“婆婆,我考慮明年阿臻要參加武舉,同時佛奴也要參加科舉,反正佛奴的差事也丟了,沒有什麼牽掛,咱們就一起去洛陽吧!”
李家狀告李臻之事也影響到了曹文,縣令楊贇暗中對李臻姐弟惱火,使曹文丟掉了縣衙的差事,他決定參加明年春天的科舉。
孟氏嘆口氣道:“我理解你們的心情,很多人都離開敦煌了,但這裡是我們的根,故土難離了。”
李臻在一旁笑著勸道:“阿嬸,反正老宅也不賣,房子還在,那根就還在,再說姊夫考上功名,將來衣錦還鄉,官府裡的人都要給你行禮呢!”
孟氏想到的卻是女人會,她在女人會中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假如兒子真的衣錦還鄉,讓那幫女人會的人看看,那才是揚眉吐氣。
她終於動心了,點點頭道:“好吧!我聽你們的,和你們一起去洛陽,不過以後還要回來。”
難得全家達成了一致意見,李泉大喜,“今晚我們全家好好慶祝一下。”
這時,院門口傳來康大壯的聲音,“阿臻在嗎?”
李臻連忙迎了出去,“大壯,什麼事?”
“我給說件事。”
康大壯有些吞吞吐吐道:“我父母也準備離開敦煌了。”
李臻點點頭,他能理解,在敦煌呆了十年,不是迫不得已,康大叔不會離開。
“你們要去哪裡?”
“我爹爹想遷去張掖,那邊粟特人多,也是一個很有名的貿易中轉之地。”
“真巧,我們家也準備走了,遷去洛陽,說不定還能同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