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1/4 頁)
李臻聽懂了武攸宜的意思,武攸宜說得很含蓄,實際上他表示願意把與契丹和談的主動權交給狄仁傑,但李臻也知道,武攸宜不會這麼慷慨,他既然提出放棄與契丹和談,那麼他必然有條件。
李臻略略欠身笑道:“狄相國出任觀軍容使,由他和契丹和談確實更加順利成章,我相信狄相國很願意接受這個挑戰,不知我可以為大將軍做點什麼嗎?”
既然雙方話已經挑明,武攸宜也就不再客氣,他也坦率說道:“發生在白狼谷的戰鬥是李盡忠為了襲擊我的後勤軍隊,但幸運的是,李多祚將軍的反擊使李盡忠遭受重挫,我需要用李盡忠來振奮唐軍計程車氣,希望李將軍能給李盡忠暫時交給我。”
這就是武攸宜開出的條件,他把和契丹和談的機會給了狄仁傑,但要求李臻把契丹酋長李盡忠交給他,這樣一來就變成他在戰場的勝利,也就洗去了他冒失北上的失察之罪。
武攸宜說完,很緊張地注視著李臻,他知道自己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如果狄仁傑給聖上寫一份報告,聖上肯定是讓狄仁傑來主導談判,他武攸宜根本沒有資格代表大唐和契丹談判。
而發現並擊敗契丹人的功勞也明擺著和他武攸宜無關,只要李臻照實寫報告,以聖上的精明,他肯定會知道這裡面的問題,所以李臻必須要有所隱瞞才行,這就是他武攸宜有求於李臻之處。
李臻沉默片刻,他其實並不稀罕這個功勞,他是不想因這件事和武氏家族翻臉,更重要是,武則天任命武攸宜為大將軍,就是希望武氏家族在軍功方面有所建樹,如果軍功都被他李臻搶走,只會換來武則天對他的憎恨,絕不是明智之舉。
之前武則天封他為平州都督,就已經是在暗示他,讓他不要越界,讓軍功讓給武氏,所以就算武攸宜不來找他,他都要去主動找武攸宜,但似乎武攸宜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就給了李臻討價還價的機會。
李臻沉吟一下道:“我可以把李盡忠交給武將軍,但我也希望狄相國和契丹的談判放在營州,畢竟狄相國兼任營州刺史,他有義務恢復營州的秩序和民生,武將軍覺得呢?”
李臻這個條件不過份,武攸宜心中一鬆,欣然笑道:“那我們就一言為定!”
李臻也微微笑道:“和武將軍共事,確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彼此!彼此!”
兩人對望一眼,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來。
榆關城頭,李臻陪同狄仁傑在月光下緩緩散步,狄仁傑負手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不由有些心潮起伏,遼東戰事已經結束,他將很快返回洛陽,重新擔任相國,時隔一年多,朝廷早已物是人非,他還能否像從前一樣為國為民做點實事呢?
狄仁傑忍不住輕輕嘆息了一聲,李臻在一旁低聲問道:“伯父在擔心什麼?”
狄仁傑憂心忡忡道:“朝廷原本是七相制,但自從聖上除掉李德昭後,便不知不覺變成了五相制,武三思入閣,宗楚客其實也武氏宗族,蘇味道沒有骨氣,同樣會依附於武氏,最後只剩下我與婁師德,而且都老邁了,一旦我們退仕,必然會是新的武氏派入閣,聖上深謀遠慮,實際上是想讓武氏漸漸掌握相權,加上武攸宜率軍北伐,一旦大唐的軍政大權都被武氏控制,不出十年,大唐就要變天了。”
李臻沉吟一下道:“如果讓武三思罷相,伯父覺得可以扭轉朝廷局面嗎?”
“聖上一心讓武氏掌權,不會那麼容易讓武三思罷相,除非是武三思做了什麼大逆不道之事,使聖上迫於壓力,不得不罷免武三思,這樣的機會很難謀取。”
“或許我可以試一試!”李臻微微笑道。
狄仁傑回頭看了他一眼,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賢侄所作所為,往往出人意表,不過武三思真被罷相,聖上還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武氏族人,最終還得啟用舊人,賢侄有什麼辦法嗎?”
“辦法我暫時還沒有想到,不過武三思漏洞很多,以內衛的耳目應該能查到,這件事等回京後,我立刻就著手實施。”
狄仁傑點點頭,如果武三思被罷相,他就沒有掣肘了,可以慢慢恢復朝廷的清明,他也很希望李臻能幫他完成這個心願。
接下來的談判沒有任何意外,契丹幾乎是完全接受了唐軍所提的一切條件,釋放所有戰俘和被擄走的平民,向大唐天子上謝罪書,契丹酋長將子質於洛陽等等。
九月下旬,武則天再次下旨,封狄仁傑為相國,任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賜紫袍、龜帶,狄仁傑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