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思想,顧名思義,同現在人們常用的晚期思想含義不同,因後者還包括晚年思想中的正確部分。眾所周知,有特定科學含義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符合中國國情、推動中國前進的正確理論體系;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則是既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因而是脫離毛澤東思想正確軌道的“左”的錯誤思想。鄧小平1980年曾作過這樣的區別:“毛澤東思想不是毛澤東同志一個人的創造,包括老一輩革命家都參與了毛澤東思想的建立和發展。
主要是毛澤東同志的思想。
但是,由於勝利,他不夠謹慎了,在他晚年有些不健康的因素、不健康的思想逐漸露頭,主要是一些‘左’的思想。有相當部分違背了他原來的思想,違背了他原來十分好的正確主張,包括他的工作作風。“
①鄧小平還說過:“毛主席的許多好的思想,我們要繼承下來,他的錯誤也要講清楚。”
②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毛澤東思想的著作中所包含的許多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是有普遍意義的,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正如《歷史決議》所指出的:“因為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錯誤,就企圖否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否認毛澤東思想對我國革
①見《鄧小平文選》(1975—1982)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4頁。
②同上,第312頁。
244
832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命和建設的指導作用,這種態度是完全錯誤的。對毛澤東同志的言論採取教條主義態度,以為凡是毛澤東同志說過的話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願實事求是地承認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錯誤,並且還企圖在新的實踐中堅持這些錯誤,這種態度也是完全錯誤的。這兩種態度都是沒有把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而這種區別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必須珍視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切積極成果,在新的實踐中運用和發展這些成果,以符合實際的新原理和新結論豐富和發展我們黨的理論,保證我們的事業沿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軌道繼續前進。“
①
以前,人們常說,中國自1949年以後進入了“毛澤東時代”。
這種說法雖然帶有濃重的個人崇拜色彩,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真實。因為在幾十年內,中國接受了毛澤東思想為意識形態最高指導權威,這是歷史諸因素所決定的。從新中國成立特別是從1957年開始,直到1976年,毛澤東以不容拂逆的個人意志,左右了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國二十餘年,不僅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國防等一切重要方面,而且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直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歷史表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與挫折,都是同毛澤東的名字聯在一起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
①見《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36—837頁。
245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932
進行的歷史性的改革,就其實質而言,主要就是改革為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所定型化的、實踐證明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政治經濟模式,從而結束中國社會長達二十年停滯、徘徊和混亂的局面,撥亂反正,重新走向振興。為了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理論工作方面不能不對毛澤東的晚年錯誤思想進行清理和剖析。三中全會衝破了舊的思想藩籬,人們才逐漸認識清楚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如何導致實踐方面的錯誤。這在《歷史決議》中有概括的原則說明。回顧這十年中間,在對社會主義再認識的過程中,在回答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任務、動力、條件和基本原則等等方面,理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也有一些舊的思想框框和舊的思維定式,仍然阻礙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程序。唯其如此,深入研究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及其給予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這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對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再認識,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顯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還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過相當的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