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多的東西。”
“我們自己創造著我們的歷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進行創造的。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前提和條件,甚至那些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傳統,也起著一定的作用,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理唯物史觀,恩格斯在
266
062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這封信中表達的十分明確,毫不含糊;他還舉出《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反杜林論》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三本書為例證,以及《資本論》的許多提示,“馬克思所寫的文章,沒有一篇不是由這個理論起了作用的”。據此從理論上嚴格說來,《矛盾論》中,生產力、經濟基礎同上層建築、生產關係,卻可以“在一定條件之下”
,兩者互易其位,後者也能起“主要的決定的作用”
,這不能不使人感到,在這裡,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提法似已有所偏離。
當然,從文字上看去,兩個方面都顧到了,一般說來是如此,在一定條件下,又轉過來是如彼;但是盡人皆知,在法律條文中,“但書”是更受重視的內容。實踐所表明的也正是這樣,毛是把改變生產關係放在比發展生產力更重要的地位。早在農業合作化和機械化的問題上,他肯定了蘇聯這方面的經驗,批評了對農業合作化“採取特別遲緩速度”的觀點,認為在我國的條件下,“則必須先有合作社,然後才能使用大機器”。
①隨著當年國內外相繼發生一些複雜的政治事件,更促使毛的思想很快回到了戰爭年代傳統思維方式和領導方法上,脫離實際情況而陷入“左”的誤區,片面地過分地誇大變更生產關係的“反作用”。
終於從主觀願望出發,隨心所欲不斷變更生產關係,不斷搞窮過渡,在高舉“三面紅旗”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接連“超階段”
,造成嚴重破壞生產力的後果。實踐教導我們,不顧實際可能的“超越”
,實質仍然是倒退和落後。這種錯誤思想最極端的表
①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182頁。
267
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162
現,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後期起勁地大批“唯生產力論”。
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是最終決定因素,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理,被稱為“唯生產力論”
,而對之加以撻伐和批判。
這個問題,後面還要說到。
四。反右派鬥爭及其在思想理論方面的後果
蘇共二十大將斯大林問題曝光之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出現了一些波折,波蘭、匈牙利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了社會動盪,我國國內也出現了一些工人、學生和農民鬧事事件。當時毛澤東認為,國內少數人鬧事僅僅是“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沒有什麼了不起;同時也察覺到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執政黨的地位使幹部容易滋生官僚主義、特權思想,容易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1957年春,中共中央決定進行全黨整風運動。
早在黨的八大預備會議上,毛就提出要繼承黨的光榮傳統,把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這兩個東西切實反一下。他說,“斯大林為什麼犯錯誤呢?
就是在一部分問題上他的主觀跟客觀實際不相符合。現在我們的工作中還經常有許多這樣的事情。“
①因此要反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就是要團結跟自己意見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自己在他面前吃過虧的那一部分人。
1957年4月27日,黨中央發出整風運動指示,“在全黨重新
①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299頁。
268
262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初探
進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
,方法是和風細雨,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批評與自我批評。
“應該放手鼓勵批評,堅決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
①為了發動黨外人士提意見,4月30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約集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談話,提出以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題目